下列是某同学对五种不同来源物质(或结构)的鉴定方法,请分析得出结论。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色反应 | 二苯胺试剂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III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结合关于种群与群落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3)某同学调查甲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甲种蛾幼虫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个/m2。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下列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_______是不正确的.[来源:Zxxk.Com]
①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N=39×34÷15 ②若两次调查之间发生洪涝灾害,估算值误差很大③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下列是某同学对五种不同来源物质(或结构)的鉴定方法,请分析得出结论。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色反应 | 二苯胺试剂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III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1)上述物质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上表中不该出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是某同学对五种不同来源物质(或结构)的鉴定方法,请分析得出结论。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色反应 | 二苯胺试剂 | - | - | + | - | - |
班氏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III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上述具体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结合关于种群与群落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3)某同学调查甲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甲种蛾幼虫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个/m2。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下列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_______是不正确的.
①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N=39×34÷15 ②若两次调查之间发生洪涝灾害,估算值误差很大③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结合关于种群与群落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___________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3)某同学调查甲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甲种蛾幼虫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个/m2。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下列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_______是不正确的.
①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N=39×34÷15 ②若两次调查之间发生洪涝灾害,估算值误差很大③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