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和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见下图1;下图2表示叶绿体中的色素、蛋白质等在某种膜上的分布及部分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1的实验表明:突变型的_____________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层析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时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_____的液面,变浅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条;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小于)野生型植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结构中的膜是___________膜,其上含有色素和催化光反应的____________。光反应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换为ATP等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
(3)光反应的产物除图2中所示的物质外,还有电子和__________________。ATP为碳反应提供了能量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叶绿素a 层析液 三 大于 Rubisco酶含量 类囊体(光合) 酶 化学能 NADPH 磷酸基团
【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图1中,施肥后两种水稻的Rubisco酶都提高,但突变体的Rubisco酶含量提高较多,据此分析作答。
(1)该实验表明,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的突变型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层析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时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的液面,滤纸上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图1显示突变体的叶绿素a含量减少明显,即从上到下的第三条。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Rubisco酶含量大于野生植株,所以其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
(2)图2结构中的膜利用了光能,说明该膜是类囊体薄膜,膜上色素和与光反应的酶。光反应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换为ATP等物质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3)光反应的产物有图2中的氧气、H+,还有电子和NADPH。ATP为碳反应提供了能量和磷酸基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
B. 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C. 到达图乙中的h点时,玻璃罩内的O2浓度最高
D. 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和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B. 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C. 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
D. 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能够独立完成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过程
B.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疏松的蛋白质作进一步加工
C.叶绿体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储藏在糖类当中的化学能
D.核膜可以使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菠菜叶中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叶绿体,制成叶绿体悬浮液。在提供叶绿体悬浮液必要的物质和适宜温度、光照强度下,测得光合作用强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如下图。针对下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含量低于a点时,叶绿体悬浮液不进行光合作用
B.二氧化碳含量在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度相等
C.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因有五碳化合物和酶的含量等
D.如果增加叶绿体悬浮液中叶绿体的数量,b点将向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刚毛与截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提示:右图为果蝇X、Y染色体同源区段(Ⅰ区段)和非同源区段(Ⅱ、Ⅲ区段)。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推断出果蝇灰身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二中F1灰身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的灰身刚毛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4)已知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H、h,分别控制的性状是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若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H、h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是Ⅰ区段还是Ⅱ段,则可选择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的雌性亲本与表现型为腿部__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进行杂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B. 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 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来降低血糖浓度
D. 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