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种群中.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中(  )
A.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B.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
C.出生率大干死亡率D.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差异性
B.法国梧桐在遗传时和人共同使用一套密码子
C.细胞呼吸中丙酮酸的生成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
D.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比心肌细胞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甲病和乙病在某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和乙病分别为AC遗传病(填标号),乙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显性造传病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基因型为AaXBY,III-7的基因型AaXbY.
(3)Ⅱ-2与II-3婚配,再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frac{1}{4}$,生育一个两种病都不患的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3}{16}$,子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概率为$\frac{5}{6}$.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随机调查.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frac{1}{100}$,且Ⅲ-1为该人群中一员,则III-1和Ⅲ-2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茎芽,进行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D四组,每组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后测量茎芽长度(图2).研究还表明:当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被抑制了5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
B.图2的数据表明GA3和IAA都促进生长,IAA的作用没有表现出两重性
C.B组表明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2倍
D.GA3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录时,需要解旋但不另需解旋酶
B.如图不可能表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
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
D.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故翻译过程没有遗传信息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A.升、升B.降、降C.降、升D.升、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
A.直接交换B.间接交换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图1中甲、乙分别是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物质是尿素.
(2)为了判断甲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应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相应浓度的土壤稀释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则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如果将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并简述理由.否.该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因培养基中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合理即得分)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或选择培养等).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甲菌,对甲菌是否能产生抗生素产生了好奇.因此进行了对甲菌的探究活动.
①首先,他们想用实验室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来培养甲菌,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C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③甲菌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BD(多选).
A.荚膜    B.核糖体    C.拟核    D.细胞膜    E.芽孢    F.菌盖
④然后,他们将获得的甲菌落和乙、丙、丁三种致病菌进行了如图2中A图所示的操作处理,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观察到了如图2中的B所示现象.分析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甲菌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