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某同学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B.R型菌在存活小鼠体内长期存在
C.此实验是模拟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D.分离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分析题图:图示模拟的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该实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S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A错误;
B、小鼠存在免疫能力,因此R型菌在存活小鼠体内不能长期存在,B错误;
C、此实验是模拟艾弗里体外细菌转化实验,C错误;
D、分离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胰岛素合成时有关转录和翻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相同的部位B.使用相同的模板
C.使用相同的原料D.都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图甲中A、B为两株相同幼苗(A已死亡),其外是透光可伸缩气球,且内均有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图中灯泡缓慢移动.图乙为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关系的曲线.
(1)ae段指针偏向左,ef段指针偏向右.
(2)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光照强度对植株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3)ac段说明植株B氧气释放量(或净光合作用)变化为先增多,后减少,图中表示幼苗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是点e.
(4)c点时,B植株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0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
15℃0.83.03.84.64.03.22.82.5
20℃0.85.05.34.22.11.20.80.6
25℃0.85.25.64.62.01.00.60.2
30℃0.84.95.54.82.21.30.70.5
35℃0.81.51.82.02.21.30.80.6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N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B.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D.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
B.常取幼苗根尖做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可观察染色体分布和数目
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无水乙醇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D.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新华社2016年2月26日报道:在我国浙江发现第6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下列关于寨卡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B.寨卡病毒是原核生物
C.寨卡病毒是真核生物D.寨卡病毒能寄生在人体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某一段DNA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种碱基
B.图中①处的化学键是氢键
C.C和G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
D.②处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断裂时不需要酶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氮源、无机盐四类,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先调PH,后灭菌.
(2)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
(3)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5)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葡萄糖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