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
 
上的
 
分子,释放出
 
,并经最终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氧化碳,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
 
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
 

②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专题: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活跃的化学能、色素的作用、还原型辅酶Ⅱ、ATP.
图1:模式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是光反应诶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图2:①叶表面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越大;②氧浓度越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越大.
解答: 解:(1)Z的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反应在类囊体膜进行;叶绿素a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光能被叶绿素a吸收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最终生成还原型辅酶Ⅱ,提供给暗反应.
(2)①由曲线可直接读出25℃适宜光照下,1.5% O2与21% O2,CO2吸收分别为29和15,差值为14,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

所以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9.5mg.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O2浓度较高时会同CO2竞争RuBP,减少了用于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②根据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相同CO2浓度下,高温状态下较高的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更明显.
故答案为:
(1)还原型辅酶Ⅱ(NADPH)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叶绿素a     高能电子(e-
(3)①9.5mg      O2与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O2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②当CO2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HDL将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细胞进行加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HDL进入肝细胞无需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需ATP供能
C、胆固醇以HDL的形式存在,血液中HDL过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D、HDL进入肝细胞后被内质网小囊泡消化,血胆固醇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示意图.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测交后代中绝大多数个体为aaBbEe、Aabbee,极少数为AaBbee、aabbEe.若图中染色体上的编号1是基因A的位置,则基因a、b、B的位置依次为(  )
A、4,2,14
B、13,15,3
C、13,3,15
D、16,2,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发育时期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对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A新叶展开前19---2.8
B新叶展开中871.1551.6
C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
D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
 
,导致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
 
;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
 
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18℃之问.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如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红细胞表面A抗原 抗原决定基因
A  IA(显性)
O  i(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
 
(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
 
.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Ⅱ-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己产生
 
,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Ⅱ-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