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核酸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
B.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

分析 1、真核细胞中包含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且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觉得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 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少数RNA具有催化的功能,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原核细胞的DNA存在于拟核中,B错误;
C、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核酸、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能对两种核酸进行比较;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四种果蝇(甲:卷曲翅♂、乙:卷曲翅♀、丙:正常翅♂、丁:正常翅♀)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卷曲翅(C)对正常翅(c)为显性.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C、c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选用的杂交组合是甲×丁,如果子代表现为雌、雄性个体中均既有卷曲翅又有正常翅或雌、雄个体均为卷曲翅,则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子代表现为雌性全为卷曲翅,雄性全为正常翅,则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
(2)若已确定C、c基因在X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隐性雄配子致死现象,可设计的杂交实验如下:选取序号为丙×乙或丙×丁的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为全为雄性,则存在隐性雄配子致死现象,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C、c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果蝇杂交,子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红眼雌果蝇:卷曲翅白眼雄果蝇:正常翅红眼雌果蝇:正常白眼雄果蝇=2: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完成对无机盐的重吸收需要通过两层细胞膜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人体内缺水,引起口渴,同时尿量减少
C.肾小管吸收无机盐时要消耗能量,水盐平衡在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下完成
D.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水盐衡调节过程中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概念图,下列所作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有(  )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3)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4)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5)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稻田中昆虫的丰富度
B.用信息素、黑光灯诱捕农作物害虫,提倡生物防治
C.为熊猫建立精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观察叶绿体、细胞质流动以及进行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现按表进行各组实验:
组别材料实验材料观察内容
A新鲜黑藻清水、光照、5℃细胞质流动
B新鲜黑藻清水、光照、25℃细胞质流动
C新鲜黑藻清水、黑暗、25℃细胞质流动
D菠菜叶清水叶绿体
E浸泡过的
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
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
的小颗粒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原因是叶片薄,有些部分只有一层细胞;易观察,细胞质流动快;若观察时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细胞质流动,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度照光、适当加温、切伤叶片等.
(2)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子、镊子、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3)如果将B组材料作A组处理后再观察,则与原B组实验相比,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是变慢.
(4)E组实验的目的是鉴定脂肪.
(5)在D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容易撕取,叶肉细胞叶绿体大而少,易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条斑紫菜是全部位于水下生存的沉水植物,其光合作用原料之一为水中的无机碳(CO2、HCO3-等).某课题组成员将野外采集到的条斑紫菜置于密闭含有物质Az(Az是一种能穿过细胞膜且能抑制CA作用的物质)的海水系统中培养(假设HCO3-的量足够多),并持续用恒定强度的光进行照射(低于最适光强度),分析溶液pH变化,判断条斑紫菜自身是否会分泌CA(催化HCO3-水解成CO2).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
(1)在水生群落中,条斑紫菜与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形成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在条斑紫菜光合作用的碳反应中,CO2与五碳化合物(C5)结合生成三碳酸.三碳酸被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有ATP、[H](NADPH).
(2)根据上图可判断,条斑紫菜能(填“能”或“不能”)分泌CA.条斑紫菜的表观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溶液pH的变化值表示.
(3)假设条斑紫菜的呼吸速率一直不变.在24h时如果将对照组的光强度增大到最适光强度,则海水系统中pH的变化情况为先增大后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植物所结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红)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4)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