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双链DNA分子中某基因片段具有:x个碱基对,含有y个嘧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片段转录后最多有x个碱基
B.该分子片段中含有y个嘌呤
C.该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该DNA分子两条单链中(A+T):(G+C)的值相同

分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理解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转录是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RNA一般是单链结构.

解答 解:A、该双链DNA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是X个,因此转录形成的RNA的碱基是X个,A正确;
B、由于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该基因中含有y个嘧啶,因此嘌呤数是y个,B正确;
C、单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
D、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G1=C2、C1=G2,因此$\frac{A1+T1}{G1+C1}=\frac{A2+T2}{G2+C2}$,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的熟练掌握,并学会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推理、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内陆草原上某种植,开红花,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一棵开蓝花的植株.
(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蓝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
第二步: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结果.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若仍开蓝花,则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开红花,则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
(2)如表是对该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突变率及植株性状表现,请结合数据分析:
温度突变率(每百万个体)植株性状表现
15℃0.63蓝花和红花
25℃0.02红花
在15℃时的突变率大于25℃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酶 (物质)有关.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温度影响了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代代谢过程).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等.若上述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该植株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没有放射性的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Ⅰ中,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2条,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
(3)Ⅱ中,若观察到一个分裂中期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2次,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并且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4)上述实验中,细胞染色体的3H放射情况与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相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真核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下列不属于生物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
①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③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④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化和交换.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麦芽糖,如图表示改变某种因素对麦芽糖生成量的影响,据图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温度B.pH值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乙产生的子细胞只有一种基因型,丙产生的子细胞有两种基因型

B.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都有细胞周期

C.乙的子细胞是体细胞,丙的子细胞是精子

D.甲→乙和甲→丙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真核细胞的膜结构示意图,A、B、C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可构成具识别功能的物质;物质C构成乙的基本支架时,都是亲水基相对排列于内侧
②B物质位于图示的中间,且它在乙结构中只存在于表面
③乙结构中B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该细胞的结构③参与
④衰老细胞裂解死亡需依结构⑥所在的细胞结构
⑤图示中②的内层结构比外层结构功能更复杂,主要原因为内层结构面积更大.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B.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1)图一细胞中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其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图一细胞是一个卵原细胞,则B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X(填“常”或“X”)染色体,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由3种可能.
(2)根据图二判断,Ⅱ4患白化病,Ⅱ7患色盲,Ⅰ2的基因型是AaXBY;
若Ⅲ10和Ⅲ12结婚生出了一个儿子,该儿子即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概率是$\frac{1}{48}$;
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填父亲或母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