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和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改变放大倍数
B.调节光圈--调节视野大小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调节细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分析 1、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2、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3、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解答 解:A、物镜位于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物镜,从而改变放大倍数,A正确;
B、调节光圈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亮度,不是调节视野大小,B错误;
C、调节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便于找到物象,但不能使物象更清晰,C错误;
D、调节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物象更清晰,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熟练掌握,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 )

A. 有38个肽键 B. 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 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 至多有36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使用到光学显微镜的有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时需要染色
B.低倍显微镜视野比高倍显微镜视野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离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现象是细胞核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解读下列与酶和ATP有关的图示和曲线.图1和图2分别解释了酶的两种特性.

(1)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图2中属于酶的是A.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图3中,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水解时,产物ADP的分子结构简式是A-P~P.酶2在人体细胞内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口蹄疫是由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获取VP1基因,并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该技术需要的条件是引物、酶、原料、模板.
(2)②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它们驱动和终止的是转录过程.
(3)④过程将VP1基因导入番茄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番茄叶片受损后分泌的酚类化合物的趋化性.
(4)⑤过程代表的是脱分化;⑥过程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卡那霉素(物质)方可筛选能表达疫苗的细胞;检测转化成功的番茄植株,除检测标记基因产物外,还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番茄体内是否成功翻译.
(5)将从转化成功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的VP1蛋白注射给小鼠,取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经过筛选与检测,最终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VP1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果蔬害虫,中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I类危险性害虫,对其检疫极其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在欧美进口水果中检测到三种品系的地中海实蝇(均包含雌雄个体):
品系名称表现型相关性状描述
野生品系红腹、彩背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有黄白色斑纹
红腹品系红腹、黑背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黑檀品系黑腹、黑背腹部黑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已经证实:上述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l:1;
②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l: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l;
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
(1)上述相对性状中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由以上实验可判断某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为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2)据以上实验可知: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上.理由是由①、②可知,不论正交还是反交,背色性状与性别之间无特殊的联系.③中F1分离比为1:2的最可能原因是:黑背纯合子致死.
(3)在确定红腹和黑腹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杂交过程产生的干扰因素,研究人员选择了表中所列的原始红腹品系和黑檀品系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据此判断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及显隐关系是:位于X染色体上,红腹与黑腹为显性.反交组合应该是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
(4)为验证以上所有结论,研究人员又进行了野生品系(♂)×黑檀品系(♀)的杂交实验,请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A、a表示腹色基因,D、d表示背色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侵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是病毒的RNA.
(2)图中②过程称为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3)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经②过程形成的产物对应片段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个,含嘌呤碱基6个.
(4)③和④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转录和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任何动物都能通过行为调节实现“趋利避害”,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睡眠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行为调节B.人在睡眠时非条件反射完全抑制
C.蛇的冬眠有利于渡过严冬D.睡眠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C.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