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某实验小组通过调查得出以下数据,请根据此表回答:(薇甘菊是外来入侵物种)
样地
编号
植物种类数(种)simpson多
样性指数
薇甘菊
覆盖度(%)
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
122250.880.977265
216210.710.869275
320260.850.9875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寄生.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次生演替.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该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降低物种多样性
(3)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4)兴趣小组同时调查该地池塘生态系统,对乌鱼等生物的食物进行了分析得表1,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的能量数值如表2:
表1
      被捕食者
捕食者
泥鳅水蚤小球藻
乌鱼
河蚌
泥鳅
水蚤
表2
太阳能光合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水蚤河蚌
10101%10%106106
请写出该系统各物种间的食物链(食物网).乌鱼能从鱼塘获取的能量是8.1×105KJ,池塘中河蚌和水蚤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分析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本题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先根据表格分析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的营养关系,然后结合问题涉及饿内容分析解答.从题表中数据知道,单养时,两种鱼类摄食种类及生活空间类似,混养后,竞争应该很激烈,两种鱼类摄食种类及生活空间发生改变.本题应首先将表格中生物的捕食关系转化为更为直观的食物链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 解:(1)由于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所以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是寄生.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次生演替.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因此,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从而说明薇甘菊可降低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由于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说明“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4)本题应首先将表格中生物的捕食关系转化为更为直观的食物链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泥鳅以水蚤为食,故为捕食关系,又泥鳅和水蚤共同以小球藻为食,故二者又为竞争关系.表格中的光合效率实际是指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由表一列食物链,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结合表2能量传递情况分析:小球藻固定的总能量为1010×1%=108,乌鱼获得的能量={[108-(106/10%)-(106/10%)]×10%+106×10%}×10%=8.1×105.池塘中河蚌和水蚤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故答案为:
(1)寄生     次生演替(群落演替)     S型
(2)样方法   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降低物种多样性
(3)化学
(4)
  8.1×105 河蚌和水蚤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某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BBBbbb
非秃顶秃顶秃顶
非秃顶非秃顶秃顶
A.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男孩可能为秃顶
B.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frac{1}{2}$
D.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掩盖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用于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有关遗传与遗传病的问题:
图1为某家族系谱图,图中斜线阴影表示的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患者,黑色表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请据图回答:
(1)据图中调查结果分析,可推断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图中Ⅰ-3的基因型是XBXb.(只写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Ⅲ-2表现型正常,且与Ⅲ-3为双胞胎,则Ⅲ-3不患甲病的可能性为$\frac{1}{2}$.
(3)若图中Ⅱ-4为纯合子,则Ⅳ-1两病兼患的概率是$\frac{1}{4}$.
(4)分析如图2所示的家系图,此种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都不会患病.若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若生育一表现正常的女儿概率为$\frac{9}{32}$.
(5)基因型为AaEeTt某雌性昆虫(见图3),产生配子AET的几率为5%,则交换值为C
A.5%           B.10%           C.20%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B.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
D.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逐渐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膜上的糖蛋白存在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B.乙酰胆碱受体是通道蛋白,可存在肌细胞膜或神经细胞膜上
C.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通道蛋白
D.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仍有生物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省宜昌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4春•运城期中)黑尿病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这种病人的尿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黑.根据如图两个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黑尿病是 性基因控制.

(2)系谱中4号的基因型是 (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3)假定8号与9号婚配,则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患黑尿病的概率为 ,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使用植物激素,但不同的植物激素以及使用时间的先后和用量的相对大小都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B.生长素量与细胞分裂素量比值高,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C.生长素量与细胞分裂素量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D.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