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专题:
分析:标志重捕法过程中,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标志个体偏小,估算种群数量偏大.对于压在边界上的个体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若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都统计,则使统计的数量增大,结果偏大.
解答: 解: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故A错误;
B、采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小,B正确;
C、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C错误;
D、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各种调查方法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人体一个细胞在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几种物质在A、B、C、D四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情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
A、A-BB、C-D
C、B-CD、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增长,在
 
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
(mg?g-1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
(释放O2mg?m-2?h-1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2.44 96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2.82 1280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
 
,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
 
 
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
 
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将同源DNA片段导人受体细胞,使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基因敲除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基因敲除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敲除实际上是删除某个基因,从而达到使该基因“沉默”的目的
B、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
C、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
D、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治疗先天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校研究小组在设计验证Ni是必须矿质元素时,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提高家鱼的繁殖率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引诱雌虫并将其杀死
C、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D、林业用材时为了获得更高的树木常要去除顶端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B、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反应
C、温度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
1
8
,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A、2小时B、4小时
C、1.6小时D、1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立即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机体的一种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可促进血糖升高和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
C、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因为肾上腺是反射弧的感受器
D、此过程充分体现了体液调节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