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烟草是一种种植历史悠久的作物,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育种.
(1)现有甲、乙两种烟草(2n=24),二者远缘杂交不亲和.研究人员用甲、乙植株进行了体细胞杂交,将叶肉细胞去除细胞壁制成
 
,在促融剂
 
的诱导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并最终培养成杂种植株.在杂种植株中发现有一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7条的丙植株,将丙与甲植株进行杂交,F1中一些植株(丁)体细胞含有35条染色体,其中有2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联会,其余不能联会,由此推测丙植株所缺失的染色体属于
 
(填“甲”或“乙”)植株.如果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属于另一植株,那么丁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应有
 
条染色体能联会,其余
 
条染色体不能联会.
(2)甘蔗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直接反映了甘蔗体内蔗糖合成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未突变和已突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分别转入烟草中,测定比较了所得SPS的活性,为作物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①甘蔗中控制SPS合成的基因简称SPS3L,研究人员利用特定的试剂和技术手段将SPS3L基因相关位点的碱基TCA突变成CGA,从而使SPS的第153位丝氨酸变为丙氨酸,而其他氨基酸均无改变,此种突变基因称为SPS3L-A型.由此推测在人工的处理下,SPS3L基因中的碱基可发生
 
(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另两种突变型(SPS3L-T型、SPS3L-G型)也用此方法获得.
②将目的基因与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烟草细胞,利用
 
技术进行培养.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
 
进行筛选.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烟草细胞,可采用技术或PCR技术进行检测.
③取上述已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新鲜烟草,分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四种转基因烟草中,导入
 
的是对照组,
 
型的烟草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与之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推测在153位的丝氨酸虽然被替代,但SPS的活性
 
.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型SPS活性最高,最适合用来改良作物.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
分析:分析柱形图:SPS3L没有发基因突变,是正常基因,图中导入SPS3L的是对照组.SPS3L-A型和SPS3L-T型烟草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对照组高,说明其中SPS活性升高;SPS3L-G型烟草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同,说明其中SPS活性没有发生变化.
解答: 解:(1)去除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后可制成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在杂种植株中发现有一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7条的丙植株,将丙与甲植株进行杂交,F1中一些植株(丁)体细胞含有35条染色体,其中有2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联会,其余13条不能联会的染色体中,有12条来自乙植株,还有一条来自甲植株,由此可见,丙植株所缺失的染色体属于甲植株.如果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属于乙植株,那么丁植株中有24条(12条+12条)染色体来自甲植株,能联会,还有11条染色体来自乙植株,不能联会.
(2)甘蔗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直接反映了甘蔗体内蔗糖合成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未突变和已突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分别转入烟草中,测定比较了所得SPS的活性,为作物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①利用特定的试剂和技术手段能将SPS3L基因相关位点的碱基TCA突变成CGA,说明在人工处理下,SPS3L基因中的碱基可发生定向改变.
②将转基因烟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烟草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标记基因时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潮霉素进行筛选.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烟草细胞,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或PCR技术进行检测.
③四种转基因烟草中,导入SPS3L的是对照组,与其相比,SPS3L-G型的烟草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153位的丝氨酸虽然被替代,但SPS的活性没有改变.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SPS3L-T型SPS活性最高,最适合用来改良作物.
故答案为:
(1)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   甲    24    11
(2)①定向
②植物组织培养潮霉素     DNA分子杂交
③SPS3L   SPS3L-G   没有改变   SPS3L-T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及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应用;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掌握实验的原理,能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
B、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含量较多
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相同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实现的.
(4)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占比例是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受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型少颗粒(Rrdd)和旱敏型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某类动物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
 
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
 
 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雌性,则其性别决定为
 
型;若子代性别为雄性,则其性别决定为
 
型(YY、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高效抗癌物质,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重要途径.

(1)研究人员将细胞培养液分别置于低温条件下处理12h、24h后分别取样计算分裂指数,步骤如下:
①制片:取红豆杉细胞培养液,滴一滴细胞悬浮液于载片上.加上
 
染色,几分钟后,盖上盖玻片,轻轻压片.
②观察并记录:
如图所示视野中a细胞所指的细胞时期是
 
,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统计时应该注意
 
,本实验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处理组合是
 

(2)已知大蒜素具有与紫杉醇相似的抗癌作用,为探究紫杉醇与大蒜素联合使用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应设计若干个培养组,对照组加入的是供选材料和试剂A+B,其它各组分别是
 

供选材料:A.卵巢癌细胞株SKOV3
供选试剂:B.动物细胞培养液  C.生理盐水  D.紫杉醇  E.大蒜素
实验结果可用血球计数板统计癌细胞的数量,取样液前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并将样液
 
以确保准确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
 
.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
 
.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
 
,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
 
,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
 
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
 
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相关的生物进化问题
材料1在全球热带地区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由蚊虫传播的疟疾,其中有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此从1960年起WHO发起灭绝传播疟疾的蚊虫运动.在蚊虫滋生地喷洒杀虫剂DDT,早期的结果前途光明,相当少的毒药就能杀死99%的蚊虫.但这种势头不久就减弱了,灭绝计划也终止了.
(1)如图1示意连续使用DDT后抗药性昆虫的比例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2)是杀虫剂创造了抗药性昆虫吗?试用进化理论评价之:
 

(3)材料2:现代医学十分关注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如图2示意某种细菌内的部分代谢、基因表达过程和某些抗生素的抑制位点.据图回答: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但也有一定差别: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没有时空分隔,因为其没有
 
(亚显微结构).图中“TCAC”的物质转变过程名称是
 

(4)如图3表示大肠杆菌能抗利福平,则原因最可能是控制合成图2中“Ⅰ”所指酶的基因发生了
 
.这种变化是原已存在的,还是在利福平诱导下产生的?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过程(圆点表示菌落).
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配方蛋白胨乳糖K2HPO4琼脂20%
伊红水溶液
0.325%
美蓝水溶液
利福平溶液
50mg/mL
pH值
含量10g10g2g1000mL25g20mL20mL20mL7.2~7.4
(5)在培养基中加利福平的作用是
 
,加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该培养基是
 
.(多选)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通用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
(6)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利福平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利福平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利福平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利福平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3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
 
,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小组发现某山村中有多个家庭中的成员患有一种甲型血友病的遗传性疾病.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些患者有家族病史,但也有的患者没有家族病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分析某一患者家族的遗传系潜,即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
B、随机调查计算某一家系发病情况,可以确定该病的发病率
C、通过DNA电泳等技术,有助于确定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成情况
D、利用产前诊断,可以保证该村每对育龄夫妇都能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