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类似于植物的垂直结构

B.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C.种群的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其中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雄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蝇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蝇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的性别比例。

①若____________,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讨论: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无粉红眼果蝇出现,则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3雄性个体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图1表示利用大豆幼苗的绿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图2表示温室中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在收获时节,大豆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只有在B点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D.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温室应控制温度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右图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0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下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

植物

暗反应相关酶的来源

叶肉细胞的来源

玉米

玉米

玉米

水稻

水稻

水稻

人工植物A

玉米

水稻

人工植物B

水稻

玉米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 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 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

(5)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图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检测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为3种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为2种动物种群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 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

(2)图甲中,不同类型的存活曲线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表现,是长期 的结果。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B型存活曲线可描述为

(3)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图乙给出的2个种群,最符合集群分布的是 ,符合集群分布的某鸟类种群,当种群数量 (填“大于”、“小于”)临界值时,往往会出现种群的灭绝。

(4)某群落演替成顶级群落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在一个 的水平,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5)某草原生态系统经人们几十年的过度放牧等活动,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检测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许多化学药剂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野生型水稻用甲磺酸乙酯(EMS)处理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且雄性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判断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最简便的方法是让该突变体自交

B.若让EMS处理导致基因多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C.若让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再经人工诱变则不能恢复为野生型

D.若该雄性不育突变体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雄性不育基因为显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检测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A.甲组一上清液_b

B.乙组一上清液一a

C.甲组一沉淀物一c

D.乙组一沉淀物一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12.4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这处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2)B体液经过循环汇人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 、HPO42-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0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 (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