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应急蛋白,高温等条件可激发此类蛋白质的合成.某些HSP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见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休克蛋白的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甲细胞是吞噬细胞,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
C.乙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癌变细胞被机体免疫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癌变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热休克蛋白能与癌变细胞产生的抗原结合形成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甲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使T细胞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所以图中乙细胞为效应T细胞.

解答 解:A、热休克蛋白是在高温等条件激发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甲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B正确;
C、乙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识别的功能,C错误;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热休克蛋白为素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若在良好条件下,该动物种群每年以λ倍“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所示),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t=N0λt.动物种群按“J”型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良好条件具体是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如果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应该是K2.如果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则当曲线Ⅱ趋近K1时,对该动物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冋答有关问题:

(1)图中c的操作名称是胚胎分割,d、f操作名称是胚胎移植.
(2)图中用到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其受精后发育可得到早期胚胎;图中早期胚胎属于发育的囊胚期,其中胚胎干细胞来源于③(填数字标号).
(3)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转基因牛D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组别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 40
B组103倍的稀释液 10
C组104倍的稀释液 10
D组105倍的稀释液<10
E组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组不做处理<10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和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疫苗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体液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两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同,但A组实际免疫效果却高于B和E组,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机制.实验中B和E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E、F和A三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效应T细胞,把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存活率(死亡率).若靶细胞的死亡率为 A组>E组>F组,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人体内溶菌酶与抗体清除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
C.利用抗生素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导致的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产生“寒冷”的位置是大脑皮层,下丘脑的信号传递给A中间经过的信号形式有电信号(或者神经冲动)和化学信号,根据图可以看出能够作用于下丘脑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激素③可以以B为靶细胞的原因是B(垂体)细胞存在激素③(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3)激素④是胰高血糖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D是肝脏(肝细胞),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补充血糖调节过程图下丘脑→C(用图中文字、字母及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中的A表示某种结构,X表示物质,A受到X的刺激或作用后,发生的变化或分泌的物质用Y表示.

(1)若A表示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突触后膜,X可以表示(神经)递质,Y可以表示膜电位变化.
(2)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的垂体,X可以表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Y可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填物质).
(3)若A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的B细胞,X可以表示淋巴因子、抗原,Y可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填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凋亡.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是在效应T细胞的核糖体合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 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是(是/否)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升高/不变/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降低器官受者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