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们在对胰腺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经典实验,请结合下图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图中a、b代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
(1)胰液分泌中有神经调节,如图所示。图中结构c是______,该处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学术界已认识到胰液分泌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法国学者沃泰默在此基础上切断a和b处的神经纤维之后,发现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肠腔内,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激素调节的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① 稀盐酸→小肠粘膜(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② 稀盐酸+小肠黏膜→研磨并获得提取液(注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由实验分析,在盐酸刺激作用下,提取液中含有____分泌的微量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对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起作用,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含量稳定在0.9g/L左右,原因是图示d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 等生理过程使血糖升高,机体维持该激素正常浓度的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
(4)马拉松运动员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__________。
【答案】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肠黏膜(十二指肠黏膜)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反馈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图中信息,a是传入神经纤维、b是传出神经纤维,c 是突触,d是胰岛。其中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胰液。
(1)图中的结构c是突触,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①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将神经切除,将稀盐酸注入入狗的上段肠腔内,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实验基础上将稀盐酸注入小肠粘膜(十二指肠)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和肠粘膜混合加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入小肠黏膜血液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盐酸无关,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有关。
②由实验分析可知,在盐酸刺激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之所以可以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机体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维持血糖浓度和该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4)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调査成都自来水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水样中的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_培养。
(2)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划线时落在培养基上共画了5个区域,则共需要___________次灼烧接种环。该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3)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___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该研究小组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___________而遗漏菌落的数目。如果接种后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回答:
(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__ 。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是____。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___,这种分子必须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 ___ 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 ____。
(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临床上除传统的早期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外,目前尚无更有效的治疗对策,而新兴的基因治疗手段为肿瘤的有效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回答下列有关基因治疗的问题:
(1)科研人将人工设计的识别肿瘤的受体基因经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患者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再对其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肿瘤治疗,部分治疗方案如下图:
①图中的细胞 1 应选择患者的________(填“T 细胞”或“B 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从细胞 2 到细胞 3,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 3 经纯化后回输人体,在人体 内发生上图所示的免疫反应,在免疫反应中分子 3 属于________。
(2)RNA 干扰(RNAi)是一种由外源或内源性双链 RNA 分子(dsRNA)阻断或降低同源基因表达(基因沉默)的现象,其部分原理见下图:
RNA 干扰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研究。将基因工程技术与 RNA 干扰技术相结合,长期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1)(2)所示的方法之外,请再提供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治疗肿瘤的思路(不要求具体操 作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模拟达尔文向光性研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与图3胚芽鞘尖端分别套不透光和透光小帽,说明感光部分在尖端
B.实验说明吲哚乙酸促进胚芽鞘尖端下一段背光侧生长,抑制向光侧生长
C.实验说明生长素对植物各器官的灵敏度不同
D.实验说明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O2传感器能监测密闭锥形瓶内的O2浓度,实验小组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甲、乙两个锥形瓶,锥形瓶中的同种绿色植物的生理状况和初始质量完全一样,保持适宜的温度,两个锥形瓶中的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产生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
(2)C点后,锥形瓶中的O2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16 min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干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16min后给予白光照射,发现甲瓶中的O2浓度不变,乙瓶中的O2浓度上升。由此可知,16 min时限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载有水绵和好氧型细菌的临时装片、红光源和绿光源,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对红光的利用率大于对绿光的利用率,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RNA
C.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
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根据图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其中d表示_________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来自第_________营养级;f是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
(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凋亡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变小,位于质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等异常特征。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对诱导红细胞凋亡的影响,用1 ng/ml浓度的IL-1处理小鼠红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结果,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为_______,实验结论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经分析,造成6h和12h组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实验未能完全模拟血浆中某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关。为此,需增加的实验是______组。
(3)若要进一步探究0.1 ng/ml,1 ng/ml,10 ng/ml浓度的IL-1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有何不同,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
(4)为了检测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PS),常加入带荧光标记的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如下图所示。
①在人体内,血清中的抗体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
②方法B中,可结合多个抗体b的原理是抗体a上有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