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几乎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分别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两种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
C.染色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内 |
D.没有染色体的生物也可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然后在尖端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尖端和琼脂均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下图)。但测光照射后,甲、乙两部分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的情况是
A.甲比乙多 |
B.乙比甲多 |
C.甲、乙一样多 |
D.甲、乙都没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适宜光照 | -12 | -17 | -23 | -26 | -35 | -26 | -24 | -15 |
黑暗 | +6 | +11 | +18 | +25 | +35 | +40 | +32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二倍体动物有n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同源染色体只含一对基因是杂合的,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种类数及配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依次为
A.n2,![]() | B.2n,![]() | C.2n,![]() | D.2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
D.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