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紫茎泽兰是我国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在紫茎泽兰侵害区种植皇竹草能够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籽实传播.实地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样地编号植物种类数
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
122250.880.977265
216210.710.869275
320260.850.9875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皇竹草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皇竹草2年后.Simpson 多样性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长期看,紫茎泽兰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生态系统引进新物种后可能改变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方向)和方向(速度).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请用表中数据分析紫茎泽兰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3)与引入皇竹草之前相比,引入皇竹草之后样地紫茎泽兰种群密度较小.皇竹草与紫茎泽兰的关系被称为竞争.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分析 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解:(1)紫茎泽兰侵入后缺少天敌,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养分,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引进新物种后可能改变原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注意随机取样.表中数据表明,紫茎泽兰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紫茎泽兰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3)引入皇竹草之后样地紫茎泽兰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可见紫茎泽兰与皇竹草之间构成竞争关系.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故答案为:
(1)S      速度(方向)     方向(速度)
(2)样方法      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3)小      竞争      水平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5N标记核苷酸可研究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大致为14CO214C314C6H12O6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激素调节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产生的尿液会增加
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器官不只一种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种植物蔓生和矮生(0.5m)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蔓生植株和矮生植株杂交,F2代中蔓生:矮生为3:1.后发现蔓生植株的高度范围在1.0〜3.0m之间,蔓生植株的高度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与D、d独立遗传.现有两种假设,假设一:A、B对a、b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即高度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假设二:A、B对a、b完全显性,即只要有A或B基因就表现为高株.
(1)以上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现用纯合的株高3.0m的蔓生植株和隐性纯合矮生植株进行杂交得F1,F2自交的F2,若假设一成立,则F2中2.0m蔓生所占的比例为$\frac{9}{32}$;若假设二成立,则F2的性状分离比为高株蔓生:矮株蔓生:矮生=45:3:16.
(3)用纯合的蔓生植株作母本与矮生品种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了一株矮生植株.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当雌配子形成时,D基因突变为d基因或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或含D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环境影响基因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的内容和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内容分析
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材料
C调查菊叶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拟南芥(2N=10)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其A基因决定配子的育性(A基因失活会使可育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下降).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到基因A,获得了抗性植株甲A+A,将植株甲和植株乙AA进行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组别亲本组合F1中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
♂甲×♀乙$\frac{1}{3}$
♂乙×♀甲$\frac{1}{2}$
♂甲×♀甲
(1)拟南芥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其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繁殖周期短、子代个体多等(答出一点).要测定拟南芥基因组全部DNA序列,需要研究5条染色体.
(2)被抗性基因插入的A基因用A+表示,由组合①②推知A基因失活使雄性(雄性、雌性)配子可育性减少了50%.
(3)预期组合③中F1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科研小组在一个大棚中以某桃树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得到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CK组为自然光照(相对透光率为100%);T1组:一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30.0%);T2组:两层黑色遮阳网(相对透光率为10.5%).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此外,用同样实验方法处理该桃树和某种栎树,获得有关数据如表:
 光合参数
(μmol•m-2•S-1
 CKT1T2  
 桃树栎树 桃树 栎树 桃树 栎树
 光补偿点 29.7 32.8 20.731.4  18.2 31.2
 光饱和点752.5  1188.2 522 1164.5 417.1133.5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桃树更适应弱光环境.除了测定上述相关数据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植物细胞中的B含量作为该品种是否为耐弱光品种的指标.
A.C5化合物的含量          B.光合色素的含量
C.ATP、NADPH的含量      D.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
(2)当光强大于29.7μmol•m-1•s-1,桃树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去向为ABD(多选)
A.自身细胞的线粒体   B.从气孔扩散到外界    C.临近的叶肉细胞     D.表皮细胞
(3)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它参与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的固定.
(4)上述图实验中通过改变黑色遮阳网的层数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图中10时到11时的时间段内,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
A.光照强度        B.CO2浓度       C.温度      D.水和无机盐
(5)在8时-10时的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减少.
(6)CK、T1、T2各组光合速率分别于12时、13时、14时的变化是均下降.产生这种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大棚内温度升高,引起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图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某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物质以这种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H2OB.Na+C.甘油D.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