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DNA(或“基因”)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
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没有合成(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底部,说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    
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组别实验处理预期结果
1
2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中转录主要发生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这就涉及遗传信息如何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的问题,本题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和进行实验验证.

解答 解:(1)蛋白质是基因控制合成的,而真核细胞中基因位于细胞核内,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科学家据此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不同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不同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①15NH4Cl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细菌利用碳源和氮源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核糖体核苷酸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因此应用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均为“重”核糖体,说明大肠杆菌被侵染后,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底部,说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即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分别与细菌DNA、噬菌体DNA混合,观察是否有杂交带.若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则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后有杂交带形成,与细菌DNA混合后没有杂交带形成.具体如下表: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组别实验处理预期结果
1
2
故答案为:
(1)DNA(或“基因”)
(2)不同   核糖体
(3)①氮源   蛋白质和核酸
②尿嘧啶
③没有合成   底部   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4)如下表
组别实验处理预期结果
1
2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根据实验假设或实验目的,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论,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一12月考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 )

A.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森林火灾后,对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4过程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该森林生物多样性恢复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森林之所以能恢复原状,是由于森林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4处的物种组成与2处不一定相同,与物种迁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着丝粒断裂后形成的两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B.在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C.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可能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
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处O2浓度大于b 处
C.流经该组织后,c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
D.细胞外液包括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块农田中有大豆、杂草、田鼠和蛇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大豆和其根部的根瘤菌B.田鼠与蛇
C.大豆与杂草D.田鼠与杂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研究人员在适宜温度下对甲、乙两种兰花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A点条件下甲种兰花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点条件下乙种兰花叶绿体释放出的O2的扩散去向是线粒体和细胞外.
(2)植物干重增加最主要的物质来源是CO2(填“土壤中的无机盐”、“H2O”、“CO2”或“从农家肥中吸收的有机物”).在无光条件下乙种兰花的干重减少得更快.
(3)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乙种兰花总光合色素含量高于甲种兰花,分析图示,与该发现相符的实验结果是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乙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随时间变化弱→强→弱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2~t3甲种群的数量在减少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B.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
D.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比如白化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