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用35S标记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理论值低.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②从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过程中,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将会产生误差,理由是未侵入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C.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1)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的噬菌体,应先将大肠杆菌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大肠杆菌.
(2)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②从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但由于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或未侵入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因此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
(3)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原料和酶来自细菌,模板来自噬菌体,A错误;
B、模板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C正确;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D错误.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理由是DNA和蛋白质中均有N元素.
故答案为:
(1)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2)①同位素标记法(1分)    ②a.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b.未侵入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
(3)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医学临床上常通过血样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
B.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释放到内环境中,但仅作用于靶细胞
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会被灭活,从而失去生理作用
D.激素到达靶细胞后,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现象说明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B.图中阴影所示的结构为原生质层
C.若将图示状态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可观察到复原现象
D.图中$\frac{B}{A}$值愈大,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中的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依次写出图中X、Y所指代的元素:X为N、P,Y为N.
(2)图中大分子物质A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碱基.我们若要观察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可选用甲基绿试剂.
(3)请写出b的结构通式.b生成B化合物的反应叫脱水缩合.
(4)物质D为糖蛋白(糖被),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是细胞膜的外侧.
(5)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DN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C、H、N、O的含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无毒性.如图表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B组经过煮沸后有荚膜的细菌失去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发生能量的转化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来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英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B.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性
C.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