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丁代表分解者
B.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
C.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分析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解答 解:A、甲固定光能,为生产者;丁分解粪便、遗体残骸等,属于分解者,A正确;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甲同化的能量是流进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B正确;
C、分解者的异化类型包括好氧型、厌氧型及兼性厌氧型,因此⑤表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
D、甲、乙和丙之间物质主要由有机物形式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尤其是能量流动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各生理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市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81年,Thomas Cech在研究四膜虫时,发现其rRNA前体加工除去某些片段的过程中发生“剪接反应” 该反应是在仅有RNA没有任何蛋白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

A.该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B.四膜虫体内的这种RNA具有酶的特性

C.所有蛋白质和RNA都是酶 D.有的DNA也可能是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乙两位同学用小球做模拟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甲每次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位同学每次从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B.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个小球大小都应相等,Ⅰ、Ⅱ小桶内的小球总数都应保持一致
D.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B.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frac{K}{2}$左右
C.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
D.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分别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两个岛屿上的两种地雀,以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为食,其喙差别较大,如图.相关叙述错误(  )
A.两种地雀存在生殖隔离,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B.碾压型喙适宜从坚硬的果实或种子中获得食物
C.两种喙的形成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地雀的喙和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近期某些地区再次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有患者死亡报道.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表达过程为:RNA→mRNA→蛋白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基因表达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基因也可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C.过程①②中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不相同
D.不吃禽肉制品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最佳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Taq Man探针是qPCR技术中一种常用探针(如图1),其y末端连接荧光基团(R),3'末端连接淬灭剂(Q).当探针完整时,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Q吸收而不发荧光.在qPCR扩增过程中,当Taq酶遇到探针时会使探针水解而释放出游离的R和Q,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相应仪器检测到,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数量完全同步(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质粒相比,Taq Man探针中除荧光基团、淬灭剂外,特有的化学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2)加入到PCR反应体系的物质,除图中所示引物、酶、模板DNA外,还应包括Mg2+、扩增缓冲液和4种脱氧核苷酸.
(3)根据TaqMan探针功能分析,探针中碱基序列的设计应主要依据目的基因内部部分核苷酸序列,同时要避免与引物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4)根据图2,Taq酶的功能有催化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链上、催化RNA水解.
(5)若每分子探针水解释放的R基团荧光强度为a,加入的目的基因为b个,请根据图示过程,试用数学公式表示反应体系中荧光信号强度(Rn)与扩增次数(n)之间的关系:Rn=ab×(2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用纤维素酶分解秸秆后的产物可以生产酒精.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1)纤维素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在这三种酶的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
(2)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纤维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法为高压蒸汽灭菌.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培养基某部位出现现象,则说明存在纤维素分解菌.
(4)用获得的糖液发酵生产乙醇,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酸性且缺氧发酵液中,该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生物受到抑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对该菌进行计数,检测是否产生酒精的常用试剂是重铬酸钾,会变为灰绿色色.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研究人员发现某植物的一株突变型植株,在温度适宜和大气 CO2浓度条件下,利用该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请回答:
(1)对该突变型植物和野生型植物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后,发现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四条色素带差异明显,说明该突变型植株缺少叶绿素b(填色素名称).若以该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称为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
(2)在光反应时,NADP+的作用是作为H+和e-的受体或作为氢受体.若碳反应形成12个3-磷酸甘油酸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可以被还原成12个三碳糖磷酸,大部分三碳糖
磷酸再生成 RuBP 分子,以保证卡尔文循环持续稳定地进行,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运出叶绿体后大部分转变成蔗糖(填物质名称).
(3)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出,当光强度为 m 时突变型植株的放氧速率比野生型植株更快,此时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的NADPH和ATP消耗也更快.当光强度大于 n 点时,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其原因可能是突变型植株的RuBP含量或酶含量大或酶活性强(写出一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