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用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32P
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32PD.可以在DNA中找到32P、35S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保留在外面.DNA进入大肠杆菌后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个体含有母链,即含有放射性32P,但所有个体均含有31P.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均不含有35S.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为背景,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DNA半保留复制,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
细胞Ⅰ:效应T细胞,细胞Ⅵ:浆细胞.
(3)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BC(填选项).
A.细胞ⅠB.细胞ⅡC.细胞ⅢD.细胞Ⅵ
(4)图中所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途径①.
(5)图中某种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名称和作用是淋巴因子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和长期干旱条 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 时不能产生ATP和[H]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反应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D.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D.DNA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都为纯合体)杂交,F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让F1自交,F2中出现白色球状南瓜96株.那么F2中纯合黄色盘状南瓜约有(  )
A.32株B.48株C.96株D.192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观点,正确的是(  )
①定向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④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⑤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唯一途经.
A.②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对正常夫妇,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且白化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为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  )
A.$\frac{1}{8}$B.$\frac{1}{16}$C.$\frac{1}{32}$D.$\frac{1}{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哪项叙述表明高等动物细胞极有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核糖体活动增强B.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C.线粒体产生大量ATPD.高尔基体数目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