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
3、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分析图示:根据突触结构上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具有单向性,因此可判断: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
解:A、乙是感受器,甲是效应器,A错误;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与丁的轴突形成突触,突触较集中在神经中枢部位,脑或脊髓是神经中枢,B正确;
C、由于在突触部位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丙→甲,C错误;
D、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反射活动,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转移途径,能正确表示碳原子转移途径是( )
A.CO2→叶绿素→ADPB.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C.CO2→酒精→葡萄糖D.CO2→叶绿素→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曲线图能写出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在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网较简单的生态系统,其_______________能力往往较弱;除图中给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3)研究发现,过度放牧不仅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某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对过度啃食的牧草地铺枯草层能使植被快速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西某高校一遗传学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一种野生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紫色、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四种,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下图所示)。该遗传学教授将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植株进行自交得到F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学教授在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若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则授粉前应该去掉______(填白花或紫花) 植株的雄蕊,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F2中随机取一株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F2中红色∶白色∶紫色∶粉红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的是( )
A.易于转移,形态结构改变的细胞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深的细胞
C.膜通透性改变,运输功能降低的细胞D.酶活性降低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依次表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D.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的二氧化硅是为了保护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