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0.45、0.6;0.45、0.6 | B. | 0.4、0.16;0.4、0.16 | ||
C. | 0.36、0.6;0.36、0.6 | D. | 0.36、0.6;0.45、0.6 |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frac{1}{2}$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 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30%,aa=10%,Aa=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frac{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10%+$\frac{1}{2}$×60%=40%.
(1)随机交配时,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是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40%=16%,Aa的基因型频率是2×60%×40%=48%;因此,随机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为:36%+$\frac{1}{2}$×48%=60%.
(2)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30%+$\frac{1}{4}$×60%=45%,aa=10%+$\frac{1}{4}$×60%=25%,Aa=$\frac{1}{2}$×60%=30%;因此,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为45%+$\frac{1}{2}$×30%=60%.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能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或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1 | 2 | 3 | 4 |
A | 染色体 | DNA | 脱氧核苷酸 | 基因 |
B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脱氧核苷酸 |
C | 核酸 | DNA | 脱氧核苷酸 | 基因 |
D | 核酸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需要10%的盐酸先进行解离,再做质壁分离实验 | |
B. | 若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会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 |
C.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材料 | |
D. | 人体细胞无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 |
B. | 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 |
C. | 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
D. |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 |
B. |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 |
C. |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 |
D. | 兴奋在突触处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溶液后,发生d曲线的变化,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 |
B. | 对于a曲线加入溶液后,再用清水处理没有变化,证明细胞已经死了 | |
C. | 发生b曲线变化,是因为加入的溶液中溶质可进入细胞液导致的结果 | |
D. | c曲线表明经m时加入的溶液处理后细胞已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个,105 个,105 个 | B. | 4 个,109 个,105 个 | ||
C. | 4 个,109 个,113 个 | D. | 1 个,105 个,113 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选用洋葱管状叶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 | |
B.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选取洋葱根尖,因为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和液泡,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 |
C.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只能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取内表皮细胞,不需设置对照组 | |
D. |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需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