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在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的条件主要有扩增缓冲液、模板DNA、4种原料、特定引物和Taq酶(或热稳定DNA聚合酶).
(2)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主要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其中启动子功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脂肪组织体积增大是前脂肪细胞分裂和分化和脂肪细胞的生长结果.
(4)在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需过滤脂肪组织血管基质,并经胰蛋白酶消化而得到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成熟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下降.
故答案为:
(1)显微注射法 引物和Taq酶
(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分裂和分化 生长
(4)胰蛋白酶 无菌 下降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操作步骤等知识,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氧浓度(%) | a | b | c | d | e |
CO2产生量(mol/min) | 1.2 | 1.0 | 1.3 | 1.6 | 3.0 |
O2消耗量(mol/min) | 0 | 0.6 | 0.7 | 1.2 | 3.0 |
A. | 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不在线粒体中进行 | |
B. | 氧浓度为b时,葡萄糖的消耗量为0.3mol/min,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 |
C. | 氧浓度为c时,酒精发酵消耗葡萄糖的量为0.6mol/min | |
D. | 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有$\frac{1}{4}$来自酒精发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 | |
B. | 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 |
C. | 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 |
D. | 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测交类型 |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 ||||
父本 | 母本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F1 | 乙 | 1 | 2 | 2 | 2 |
乙 | F1 | 1 | 1 | 1 | 1 |
A. | 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 |
B. | 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 | |
C. | 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 |
D. | 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肝细胞培养液 | + | + | + | + |
有机物X溶液 | + | + | ||
肝脏小块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丙酮酸 | B. | [H]+O2→H2O | C. | 丙酮酸→酒精+CO2 | D. | ADP+Pi+能量→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
B. |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 |
C. |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frac{1}{2}$ | |
D. |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