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B.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C.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种群主要是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生存,乙种群主要是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生存,而温度和湿度是通过影响出生率等来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故A错误,D正确。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进行明确判断,故B错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不是种群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     )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
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B.都是信息分子 
C.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B.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C.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D.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增长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C.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之一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正常人群中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0-2,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Ⅲ-3和Ⅲ-4再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10-2
D.Ⅳ-2中的两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Ⅲ-3也可能来自Ⅲ-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连接酶可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打开碱基对间的氢键,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C.纤维素酶、果胶酶可分解植物细胞壁,能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D.胰蛋白酶能使动物组织分散形成单个细胞,能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接种后每日光照12 h,后者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光照
B.两者的培养基中都含植物激素,但种类及用量不同
C.前者需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后者不需转移便可再分化为植株
D.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