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科研小组通过如图1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分别获得了矮秆抗锈病新品种.已知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分别用E、e表示),抗锈病对不抗锈病为显性(分别用F、f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矮秆不抗锈病通过射线照射获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此方法的优点包括提高了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获得植株A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植株A占的比例为$\frac{1}{16}$;淘汰F2中其他3种类型,剩余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在自交,则在的F1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rac{3}{5}$.重复该实验,偶尔发现某一F1植株(植株甲)自交,其后代只出现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且比例为3: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植株甲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在图2中标出植株甲体内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及F、f染色体上的位置.
(3)图中①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能诱导植株C染色体加倍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培育植株D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分析 分析题图1可知,培育矮杆抗锈病植株A的过程是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该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由遗传图解可知,EEFF×eeff→EeFf→E_F_:E_ff:eeF_:eeff=9:3:3:1.培育矮秆抗锈病植株B的过程是由射线照射纯种矮杆不抗锈病植株,选出矮秆抗锈病植株,该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矮秆抗锈病植株D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C是用F1植株花药中的花粉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DR、Dr、dR、dr四种,植株C是单倍体,高度不育,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因此高度不育的植株C变成可育植株D可以采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处理C幼苗的方法.

解答 解:(1)矮秆不抗锈病通过射线照射获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此方法的优点包括提高了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获得植株A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植株AeeFF占的比例为$\frac{1}{4}$×$\frac{1}{4}$=$\frac{1}{16}$;淘汰F2中其他3种类型,剩余的矮秆抗锈病植株eeF_(eeFF:eeFf=1:2)再自交,F3为FF=$\frac{1}{3}$+$\frac{2}{3}$×$\frac{1}{4}$=$\frac{1}{2}$,Ff=$\frac{2}{3}$×$\frac{1}{2}$=$\frac{1}{3}$,则在F3的矮秆抗锈病植株eeF_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frac{3}{5}$.重复该实验,偶尔发现某一F1植株(植株甲)自交,其后代只出现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且比例为3: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植株甲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图2中标出植株甲体内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及F、f染色体上的位置图形,具体见答案.
(3)图中①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能诱导植株C染色体加倍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培育植株D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提高了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基因重组        $\frac{1}{16}$         $\frac{3}{5}$          易位 (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图形如下:
(合理即可)

(3)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单倍体育种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乳腺发生器产品是抗凝血酶Ⅲ(其成分是蛋白质),该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绵羊乳腺细胞产生抗凝血酶m分泌到乳汁中提取.与之相关的叙述的错误是(  )
A.抗凝血酶Ⅲ的合成部位在核糖体
B.组成抗凝血酶Ⅲ的基本单位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C.抗凝血酶Ⅲ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乳腺细胞分泌到乳汁中
D.抗凝血酶Ⅲ的加工部位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与耗氧量如表:
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释放能(kJ/g)耗氧量(dL/g)
17170.83
蛋白质23.5180.95
脂肪39.839.82.03
据上表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脂肪是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C.有机物体外燃烧与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相同
D.相同质量的三种有机物,脂肪贮存的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B.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作用,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
C.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煮熟的食物不易被人体消化
D.发挥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彻底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由此实验说明(  )
A.此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
C.低温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D.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储存粮食时,低氧气浓度贮存效果较好
B.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防止厌氧菌滋生
C.人体慢跑运动时肌肉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
D.在控制通气的条件下用粮食和酵母菌可生产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有机溶剂a和b影响动物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为探究有机溶剂影响细胞的存活率的可能原因,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分别用蒸馏水、有机溶剂a和b处理含有荧光素的细胞,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荧光素外漏,引起细胞荧光强度降低.)

请回答:
(1)设置蒸馏水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
(2)图示结果可知,对细胞存活率影响较大的有机溶剂是b;有机溶剂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存在正(正/负)相关.由此分析,有机溶剂影响细胞存活率可能的原因是有机溶剂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造成细胞死亡.
(3)“某些有机溶剂对细胞具毒害作用”这一实验结论在健康生活或环境保护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过度饮酒;谨慎处理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苯、层析液;房屋装修后应通风一段时间待甲醛、丙酮等有机溶剂等挥发后才可入住(写出1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