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只) | 雄性个体数(只)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A. |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 | |
B. |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 比可能会偏低 | |
C. |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frac{♀}{♂}$)为$\frac{8}{9}$ | |
D. | 如经调查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
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解答 解:A、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A正确;
B、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样使得第二次捕获的个体随机性差一些,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B错误;
C、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4+18)÷(18+18)=$\frac{32}{36}$=$\frac{8}{9}$,C正确;
D、如经调查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性别比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现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加工
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病因
D.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向A移动释放F需神经冲动的刺激和消耗ATP | |
B. | G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 |
C. | H的开启受到F与G结合的调节,若H为Cl-通道,C产生兴奋 | |
D. | A兴奋传递到C,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现于少数人免疫系统对青霉素过度敏感造成的 | |
B. | 该现象具有遗传倾向,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 |
C. | 过敏症状一般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 | |
D.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自由组合 | |
B. | 受精作用时,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自由组合 | |
C. |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 |
D. | 减数分裂时,控制不同性状遗传因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都可以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 |
B. | 家系丙不可能表示色盲遗传 | |
C. | 家系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D. | 家系甲也可以表示色盲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 B. | 没有35S | ||
C. |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 D. | 都有32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般情况下,完成受精的场所是在雌性个体的输卵管中 | |
B. |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 |
C. | 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 |
D. | 卵细胞膜反应发生在精子头部入卵的瞬间,之后雌雄原核形成并相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 B. | 2 | C. | 4 | D. |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