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东)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DYY | B. | DdYy | C. | ddYy | D. | ddy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潮州校级期中)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的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Hhrr、hhRr两个烟草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个体,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较为简便的筛选方法是 .
(2)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 ,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则d细胞特点是 .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生产上一般不能通过直接培养浆细胞的方法生产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原因是
(4)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中山期末)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遂宁期末)科研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甲)和食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甲图中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 (填写字母)
(3)不同的动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动物分层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4)乙图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 ,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小球藻:水蚤为2:1调整为小球藻:水蚤为5:1,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性染色体组成 | XY | XX | XXY | XO |
人的性别 | 男 | 女 | 男 | 女 |
果蝇的性别 | 雄 | 雌 | 雌 | 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