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
解答 解:(1)检测蛋白质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细胞内的蛋白质可可以通过溶酶体来降解.
(2)由图可知,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能表达,再结合图2可推知,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
(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4)该“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即三体的15号染色体中有两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剩下的两条15号染色体组成有两种情况: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frac{2}{3}$;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 自父方,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frac{1}{3}$.如果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UBE3A基因无法表达,会导致AS综合症,因此受精卵发育成AS综合症的概率为$\frac{1}{3}$.
(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
故答案为:
(1)抗原-抗体杂交 溶酶体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母 碱基(对)的替换
(3)组织特异
(4)$\frac{1}{3}$
(5)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原因;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种类,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注射试剂 |
G1 | 生理盐水(灭菌) |
G2 | 大肠杆菌菌液 |
G3 |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
组别 | 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 | 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
G1 | 0 | 17% | 83% |
G2 | 50% | 33% | 17% |
G3 | 83% | 17% | 0 |
组别 | IFN-γ mRNA相对含量 | IL-4mRNA相对含量 |
G1 | 1.490 | 0.887 |
G2 | 0.705 | 1.741 |
G3 | 0.630 | 2.03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的琼脂块中扩散速率不同 | |
B. |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 |
C. | 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需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 | |
D. | 用斐林试剂鉴定梨果肉组织中的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 |
B.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 |
C. |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 |
D. | 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膨胀并最终胀破 | |
B. |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用生理盐水以保证细胞活性 | |
C.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可以用生理盐水洗去苏丹染液表面的浮色 | |
D.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清水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
B. | 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 |
C. | 图中的“Z”代表还原型辅酶Ⅱ | |
D. | 三碳糖磷酸是碳反应的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水温(℃) | 30 | 40 | 50 | 60 | 70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28 | 12 | 6 | 4 | 12 |
A. | 30℃时,该酶的活性最高 | B. | 40℃时,该酶的活性最低 | ||
C. | 60℃时,酶的催化效率高 | D. | 70℃时,该酶的活性最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色体显性遗传 | |
B. | III8和III11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frac{17}{24}$ | |
C. | Ⅱ3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 |
D. | 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乙病的发病风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