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鬣鳞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雄因频率
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C.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鱗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海洋鬣鱗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某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故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地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
B、海洋鬣鳞蜥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海洋环境能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B错误;
C、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长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1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70-75℃煮30分钟(80℃煮15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图1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要计数0.1mL最终牛奶稀释液中活菌数量,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B;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3)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稀释次数减少.
(4)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菌落具有金属光泽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5)人们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醋酸菌制醋、毛霉制作腐乳,以及乳酸菌制作泡菜.
①可以依据是否有核膜为界限(包围的)细胞核将酵母菌、毛霉与以上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②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却能够获得传统发酵产品,请说出两点理由.人为创造的环境有利于所培养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③自然界筛选的菌种需要进一步经过诱变处理,才可能获得满足人类要求的能够高效降解石油成分的微生物.该育种方式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图中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方法Ⅰ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
B.方法Ⅱ使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Ⅲ
D.无籽西瓜一般不通过上述方法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为研究复方黄芪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某研究人员用脾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作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脾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脾是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场所
B.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前不需要给健康小鼠适量抗原刺激
C.该实验在研究复方黄芪制剂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D.饲料中黄芪制剂的剂量越高越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因某种原因会发生如图中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填中文名称),图中抗体的作用是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起到类似B物质的作用,导致物质C分泌增多;
(2)在健康人体内,C物质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反馈调节,使C物质分泌量维持正常;
(3)在Graves病患者血液中B的含量比健康人少.Graves病患者会表现出下列哪些症状?(填字母)abf.
a.多汗 b.代谢旺盛c.食欲不振d.精神萎靡e.畏寒f.易怒
(4)D物质为淋巴因子,细胞E是B淋巴细胞,细胞H是记忆细胞过程F为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5)B物质与受体结合,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2014年非洲西部埃博拉病毒疫情的大爆发,造成了数以千计的人患埃博拉出血热而死亡,引起人类对该病毒的关注,并在近年来不断寻找治疗的有效方法.请回答问题:
(1)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3)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埃博拉病毒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抗体.

(4)将制备的多种抗体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抗体是Ⅲ和Ⅴ.
(5)我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效果最好的两种抗体与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此研究结果,请你为治疗埃博拉出血热提供一种思路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两种抗体进行治疗;
思路二:针对抗体与病毒糖蛋白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减慢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二上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D.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