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为了验证光质(红光、黄光、绿光)对叶片光台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菠菜叶.
(一)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避开大的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丁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
(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侍用,此时叶片将全部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4)取甲、乙、丙三只小烧杯,
 

(5)
 

(6)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7)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二)结果预测:
 

试在下边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
分析:分析实验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质,观察因变量为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因此在补充实验时利用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其它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如:光照强度、NaHCO3稀溶液的量、以及小圆形叶片的数量等.
本实验还涉及了色素的吸收光谱,考生要识记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
解答: 解:(一)(3)通过步骤②的操作,已将叶片细胞间隙气体逸出,内部充满了水,因此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
(4)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光质不同,其它如:叶圆片的数量、NaHCO3稀溶液的量、灯泡的功率和距离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5)由于不同光质导致光合速率有所区别,因此实验的因变量就是产生的氧气的多少,所以观察并记录的指标是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上浮相同数量圆叶片所需时间).
(二)在结果预测时,根据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
画曲线图时,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光合作用强度,首先它们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提高,只是红光斜率最大,绿光斜率最小,并且都会达到饱和点,三条曲线的最大光合速率相等.
故答案为:
(一)(3)叶片细胞间隙气体逸出,内部充满了水
(4)分别倒入20mL富含C02的NaHCO3稀溶液和lO片小圆形叶片.
(5)分别用红黄绿40W灯泡,相同距离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二)结果预测: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或上浮相同数量圆叶片红光所需时间最短,而绿光最长)
坐标图(注:“绿”的曲线应该是平抛物线较低,根本没有到达“黄、红”曲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知识,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验的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细胞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2)本实验的名称是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4)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多少.
材料用具:500ML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0.1mol/L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步骤:
①取A、B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
装置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
A加入20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酵母菌X
 
B加入20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Y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则X是
 
;Y是
 

②B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实验结果:略
(2)乙利用图Ⅱ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定期显微镜检查得到相关数据绘成如下图;则4时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答两点),若镜检3时段得到酵母菌细胞平均数为M个,则此时段活酵母菌个数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人员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油桃进行了相关研究:

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曲线.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分析:
①新形成的嫩叶净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导致_吸收光能少;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嫩叶呈折叠状,气孔开度少、
 
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少.
②CD段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2)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
 
;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温度达到
 
时,植物就不能生长.
(3)由丙图分析
①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
 

②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
 
时,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是
 
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个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一天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图3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测气体为
 
;图1中EB段上升的原因是
 

(2)写出图2中利用E的总反应式
 

(3)对应图3中的X点时,图2中应该迸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
 

(4)图3显示植物体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时的温度为
 
℃;当温度为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二对半)是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简称表面抗体,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核心抗体(抗-HBc),虽然核心抗原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抗-HBc是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使用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加工后制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检时发现血清中有抗-HBs,能否说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说明理由
 

(2)重组乙肝疫苗是将
 
导入酵母菌细胞后的表达产物.
(3)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常作为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肝炎患者血液中转氨酶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4)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乳汁、精液中,因此推测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构建的方法
B、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种化合物不属于多聚体的是(  )
A、多糖B、蛋白质
C、RNA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