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甲、乙是不同高等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理由是:该细胞中具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前期,判断依据是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2)乙图细胞处于后期,判断依据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纺锤体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
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且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 解:(1)分析图解可知,该细胞具有细胞壁,而且有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即没有中心体,因此甲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该细胞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2)乙图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    该细胞中具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    前期    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2)后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识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些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B.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的面积
C.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线粒体与叶绿体内都含有少量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逆转录病毒载体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动物基因工程载体之一.研究发现逆转录病毒基因组(RNA)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基因: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env基因(编码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位于这些基因的两端有LTR序列(含有启动子、调节基因等),控制着逆转录基因组核心基因的表达及转移.下图是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用于培育转基因小鼠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逆转录酶,过程①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②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过程②中,外源基因一定要插入到病毒DNA的LTR序列中的启动子后,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与转移.
(3)过程③中,导入病毒蛋白编码基因(gag、pol和env)的目的是合成组成病毒的蛋白质.
(4)过程④中,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的细胞一般选择内细胞团细胞,因为这类细胞能发育成新个体的各种组织器官.此时,早期胚胎处于囊胚期.
(5)在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 处理,才能使其生殖器官(子宫)适于早期胚胎的植入和正常发育. 研究中必须对嵌合小鼠进行筛选,只有能产生含外源基因配子的嵌合小鼠才能将获得的新性状遗传给子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中曲线I、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 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B.当曲线Ⅰ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采取的适宜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C.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D.环境容纳量与空间、食物、天敌有关,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温特发现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是生长素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也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后代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免疫导致的.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空腹(饥饿)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校高二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A、B代表物质,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组织液、血液再加上淋巴就组成人体内环境

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图中4过程

C.口渴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会增多,尿液量减少

D.过程1、3、4都发生在细胞外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