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1 | 10 | 100 | 1000 | |
0 | 0.5 | 8.0 | 10.2 | 17.8 | 29.6 |
1 | 0.9 | 18.2 | 29.6 | 45.8 | 50.2 |
10 | 3.0 | 25.4 | 31.8 | 52.4 | 57.8 |
100 | 7.0 | 32.2 | 37.0 | 56.8 | 62.2 |
1000 | 11.4 | 37.0 | 52.3 | 68.8 | 67.8 |
分析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解答 解:(1)人体血糖的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肝糖元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的转化.
(2)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酶催化水解,失去疗效,因此糖尿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
(3)在实施步骤二之前,需要确认步骤一获得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应选择未经步骤一处理的 细胞作为对照,使用一系列浓度的胰岛素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通过比较相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细胞的葡萄糖相对吸收率得出结论.
(4)分析上表数据,可知:FGF-21单独作用时,葡萄糖吸收速率逐渐增强,因此可知FGF-21可以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且随FGF-21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FCF-21与胰岛素共同作用时,与单独作用时相比,细胞的糖吸收率高,二者共同作用的最佳浓度搭配为100 nmol•L-1FGF-21和1000 nmol•L-1胰岛素,葡萄糖吸收速率最大,为68.8%.
故答案为:
(1)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胰岛素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消化酶催化水解,失去疗效
(3)未经步骤一处理的 一系列浓度的胰岛素 相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细胞的葡萄糖相对吸收率
(4)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且随FGF-21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 高 100 nmol•L-1FGF-21和1000 nmol•L-1胰岛素
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理解人体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掌握胰高血糖素的促进功能,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甲>丙 | B. | 丙<乙<甲 | C. | 甲<乙<丙 | D. | 甲=乙=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中结合水含量越高,代谢速率越快 | |
B. | 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 | |
C. | 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 |
D. | 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固定不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 |
B. | 若③为肺泡细胞,则⑤处的CO2浓度低于①处 | |
C. | 若③为肝脏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 |
D. | 若③为胰岛B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年后种群数量为N0•at只 | |
B. | 环颈雉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是K值不断增加 | |
C. | t年后增长率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 |
D. | 种群数量最终会稳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同 | |
B. | 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 | |
C.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
D.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 |
B. | 自交可用于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 | |
C. | 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 |
D. | 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 |
B. | 用山柳菊作实验材料没有成功的原因之-是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繁殖 | |
C. | 假说中指出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 | |
D. |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
A.反转录酶 B.R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解旋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