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①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②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③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 | 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 |
B. | 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 |
C. |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 |
D. | 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和②为细胞外液,③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①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②组织液增加,B正确;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膜(双层线粒体膜+单层肝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
D、②是细胞外液、③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①、②、③的名称;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示中的多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不完全相同 | |
B. | RNA聚合酶能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 |
C. | 一个mRNA能同时指导多条肽链的合成 | |
D. | 图示中的生物有可能是大肠杆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 |
B. |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 |
C. | 产生组织胺增强B淋巴细胞的功能 | |
D. | 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效应B淋巴细胞 | |
B. |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 |
C. | 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 | |
D. | 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是核糖体,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 | |
B. | r-蛋白含量过多时,过程②可阻滞过程① | |
C. | 细胞核中的核仁与过程④的进行密切相关 | |
D. | 过程①与过程③碱基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属于分子水平,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 |
B. | 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 | |
C. | 运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使用基因 | |
D. | 常使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⑤ | B. | ②⑤ | C. | ①②③④ | D. | ①②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 B. | 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 | ||
C. |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D. |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HPO42-、血浆蛋白、CO2 | B. | 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 ||
C. | 尿素、Ca2+、氨基酸、载体 | D. | O2、CO2、麦芽糖、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