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
B.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没有②⑤⑦的参与
C.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

分析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

解答 解:A、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主要有胰岛A细胞、肾上腺等,A正确;
B、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有②⑤⑦的参与,B错误;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和促甲状腺激素④的量可能会减少,C正确;
D、由图可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A.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
B.K→L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MN段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D.c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酵母菌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某同学想探究酵母菌的细菌呼吸方式,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细胞的不同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多少不同,但每种方式所释放的能量中都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导致细胞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液体石蜡油、蒸馏水、保温瓶、温度计、棉花.
请你进一步完善相关实验内容并作出分析:
(1)实验步骤:
①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
②取3只保温瓶,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③A瓶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液和液体石蜡油水,构成无氧环境;
B瓶加与A瓶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
C瓶设计为对照瓶,应加入与A瓶等量的蒸馏;
④3只保温瓶中均插入温度计,用棉花轻轻塞上瓶口,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⑤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3只保温瓶温度的变化.
(2)预测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
若A瓶温度>C瓶温度,B瓶温度=C瓶温度,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若B瓶温度>C瓶温度,A瓶温度=C瓶温度,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B瓶温度>C瓶温度,A瓶温度>C瓶温度(或B瓶温度>A瓶温度>C瓶温度),则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检测A瓶中有无酒精生成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如果有酒精存在,颜色有橙色变为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膜功能的多种多样,决定了细胞膜结构的多种多样
B.膜的选择透过性既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有关,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膜对葡萄糖及收具有选择性,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只有一种
D.膜中多糖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膜中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遗传的“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③和④只能发生在病毒体内,人体细胞无相关的酶
B.细胞增殖时,细胞中所有的DNA都会发生过程①和②
C.过程②遵循A-U、T-A、C-G、G-C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过程⑤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该过程需要水参与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温度(℃)3035404550556065707580
果汁量(ml)3.54.68.610.912.311.710.15.43.94.85.6
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应在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产生许多新的基因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基因突变的频率高D.更易手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B.控制人体性状的基因平均分布在人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C.HIV的遗传物质水解可产生核糖核苷酸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