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选用噬菌体作为材料是由于噬菌体结构简单,只含有DNA和蛋白质 | |
B. | 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咐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 |
C. | 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获得32P和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 | |
D. | 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且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达到蛋白质和DNA的彻底分离,这是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A正确;
B、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
C、在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不同的噬菌体进行实验,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据此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 |
B. |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 |
C. |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 |
D. |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 |
B. |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是由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 |
C. |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不都是激素 | |
D. |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雄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 |
B. | 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数不为4 | |
C. | 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单体数会暂时加倍为8 | |
D. | 次级卵母细胞内X染色体数一定大于次级精母细胞内X染色体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是唾液腺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 | |
B. | 呈球状结构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
C. | DNA是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 |
D. |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疟原虫利用红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 |
B. | 破红细胞而出的疟原虫可被体液中的抗体杀死 | |
C. | 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破坏了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 | |
D. | 在疟疾严重地区灭蚊属于控制传染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信使RNA、DNA聚合酶 | B. | 激素、神经递质 | ||
C. | 淀粉酶、解旋酶 | D. | 肝糖原、丙酮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 | |
B. | 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 |
C. | 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 |
D. | 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
B. |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 |
C. | 各种糖类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 |
D. | 所有糖类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