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因变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解:(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11条.若袋鼬增重lk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应该按最短食物链,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按植物→叶状虫→安雀→袋鼬这条食物链和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1÷20%÷20%÷20%=125kg.
(2)据图二分析,植食性动物的粪便属于生产者的同化能,可以用g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小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图中c+e+g+h+i可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植食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两个去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3)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125
(2)g 小于 c+e+g+h+i 被分解者利用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评 本题结合图例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中a~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c | |
B. | 图2中的甲细胞,对应图1中的Ⅱ时期 | |
C. | 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Ⅰ、Ⅱ | |
D. | 图2中的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丙,相当于图1中由Ⅲ变为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⑤ | B. | ①④⑤ | C. | ②③⑥ | D. | ②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
B. |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 |
C. | 温度从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
D. | 该酶的最适pH为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 |
B. | 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 |
C. | 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 | |
D. |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