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原核生物相比,A、B细胞最大的特点是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在 A、B 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3、7(只填标号).
(3)细胞膜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依赖于糖蛋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体现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4)A、B 两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前期和末期;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5]中心体、[6]高尔基体.
(5)该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4、3(只填标号).
(6)若B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 3H 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7→9→6→11(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

分析 图 A、B 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其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质基质、3是线粒体、4是叶绿体、5是中心体、6是高尔基体、7是核糖体、8是核孔、9是内质网、10是染色质,11细胞膜.

解答 解:(1)与原核生物相比,A植物细胞、B动物细胞最大的特点是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在 A、B 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3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7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产生水).
(3)细胞膜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依赖于糖蛋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体现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4)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主要的区别是①前期纺锤体的来源不同,植物细胞是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②末期细胞质分开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5)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将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和热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与能量转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6)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然后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若B细胞为胰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7→9→6→11.
故答案应为:
(1)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3、7  
(3)糖蛋白    选择透过 
(4)前  末[5]中心体[6]高尔基体   
(5)3、4  
(6)7→9→6→11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不同,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把知识点归纳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上,便于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贮藏条件最好是

A.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和无乙烯

B.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和无乙烯

C.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和有乙烯

D.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有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

B.葡萄糖→淀粉;H2O→[H]+O2

C.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

(1)嗜热菌属于古细菌,下列对嗜热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C(多选)
A.嗜热菌因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故为古细菌
B.嗜热菌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能耐高温,但不耐高压
C.嗜热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原因是细胞壁的组成不同
D.嗜热菌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2)①过程称为梯度稀释,②过程是为了筛选单菌落.
(3)嗜热菌属于古细菌,下列对嗜热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C(多选)
A.嗜热菌因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故为古细菌
B.嗜热菌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能耐高温,但不耐高压
C.嗜热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原因是细胞壁的组成不同
D.嗜热菌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4)①过程称为梯度稀释,②过程是为了筛选单菌落.
(5)Ⅰ号培养基称为选择(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的是C.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    D.碳酸氢钠
(6)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图采用了不用的接种方式,分别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杀死细菌芽孢.
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2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2中的曲线②.
(7)根据图2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C.
A.40℃一50℃B.50℃一60℃
C.60℃一70℃D.70℃-80℃
(8)据图2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果蝇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减数分裂.受精卵通过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发育为幼虫.突变为果蝇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显性性性状.图中 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Aa、aa.
(4)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两种.③基因型为AA,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frac{1}{4}$.
(5)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6)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7)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a、c、e组液泡中的浓度大小
是e>c>a.
(2)欲使实验前后花冠细条长度保持不变,应将细条浸泡在0.4~0.5mol.L-1(填浓度范围)蔗糖溶液中.
(3)为更精准地测定花冠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范围,请设计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缩小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观察浸泡前后细条长度不变的具体浓度.
(4)若将实验后的a组花冠细条转移至蔗糖浓度为0.1mol/L的蔗糖溶液中,其长度变化可能是不变,请解释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某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B是磷脂双分子层,合成A的场所是核糖体.
(2)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人体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种现象称为胞吞.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
(4)根据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知它的功能特点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果蝇体内有两对等位基因均在2号染色体上,一只双杂合体果蝇在产生配子时,有40%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只考虑一次互换),则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
A.4:4:1:1B.1:1:1:1C.3:3:1:1D.2: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细胞里可以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
A.核糖核苷酸B.脱氧核苷酸C.脱氧核糖核酸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