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等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滁州市联谊会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分别为CGC、CGU、 CGA 、CAA 、 CAG。请分析回答腺瘤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II9与II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III8和III9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③III8色觉正常,他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儿子,既患该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现又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调查表明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人中有一个该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若III9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发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滁州市联谊会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酵母菌细胞结构,图乙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大小的动态变化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②
B.酵母菌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兼性厌氧型
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滁州市联谊会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③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能够体现①~⑤过程
C.①~⑤过程中都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 、G---C的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滁州市联谊会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调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
C.细胞调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义马市高一下3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1号染色体上的几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他们的儿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概率为1/2
B.母亲正常减数分裂第一极体中的基因组成是aDe
C.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是Rh阴性
D.他们有的孩子可能不产生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闽粤赣“三省十校”高三下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的叶子,具有一个很特殊的二氧化碳同化方式(如图)。景天科植物往往生长于比较干旱的环境。请分析回答:
(1)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细胞吸进二氧化碳,生成草酰乙酸。白天气孔关闭,则由
(填化合物名称)释放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 反应。
(2)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 。从上图中推测,“RuDP”属于暗反应中生成的 (填“三碳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
(3)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这对于其适应生长环境具有什么意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