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无病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所以此病应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母亲的基因型Aa,则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frac{1}{3}$AA和$\frac{2}{3}$Aa.
解答 解:(1)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因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frac{1}{10}$,即a=$\frac{1}{10}$,A=$\frac{9}{1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frac{9}{10}$×$\frac{9}{10}$=$\frac{81}{100}$,aa=$\frac{1}{10}$×$\frac{1}{10}$=$\frac{1}{100}$,Aa=2×$\frac{1}{10}$×$\frac{9}{10}$=$\frac{18}{100}$,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比例为AA=AA÷(AA+Aa)=$\frac{81}{100}$÷($\frac{81}{100}$+$\frac{18}{100}$)=$\frac{9}{11}$,则Aa=$\frac{2}{11}$,又因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所以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也是Aa=$\frac{2}{11}$、AA=$\frac{9}{11}$,这样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父母基因型组合概率为$\frac{2}{3}$Aa×$\frac{2}{11}$Aa,产生aa的概率为$\frac{2}{3}$×$\frac{2}{11}$×$\frac{1}{4}$=$\frac{1}{33}$;在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性染色体X和Y与常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含X和Y的精子量相等.
(2)碱基组成或者位置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密码子的种类,这属于基因突变.仅含有前45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46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待测基因)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要诊断A和a两种基因,即需要2种检测基因的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对应的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为“…TGAATC…”(或是对应的链为“…ACTTAG…”),所以探针碱基序列应与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所以应为ACTTAG(或TGAATC).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frac{1}{33}$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基因突变 46
(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 2 ACTTAG(TGAATC)
点评 本题考查综合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利用基因频率计算相关概率;识记基因突变的概率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能根据题干信息做出判断;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 |
B. | 一个m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 |
C. | T2噬菌体的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 | |
D. |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名称 | 鉴定试剂 | 特征现象(颜色) |
淀粉 | A | 蓝色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B |
蛋白质 | C | 紫色 |
脂肪 | 苏丹Ⅲ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定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应注意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B.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
C.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等
D.我国目前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