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图2中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甲细胞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0、8.
(3)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CD区段(填字母).
(5)假设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由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为50%或100%.
(6)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d对应图2中的细胞甲,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分析 分析题图:
图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 解:(1)由图示曲线分析可知,BC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2)图l中的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为8.
(3)由图2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来看,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图2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即图1中的CD区段.
(5)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精原细胞中的两个DNA用15N进行标记,这两个DNA分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被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时,所产生的精细胞将有一半含有15N标记;如果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被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则产生的所有的精细胞均含有15N标记.
(6)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中期)对应图2中细胞甲,图甲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丙 丁        0、8
(3)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CD
(5)50%或100%
(6)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图2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图3纵坐标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电刺激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在a点左侧刺激,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
A.1→2→4→3→1B.4→2→4→3→1C.4→2→4→3→4D.1→3→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列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气体
B.萨克斯的实验可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产生淀粉
C.恩吉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关病毒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观点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叙述能支持病毒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B.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C.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D.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仁是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浆细胞中发生的是(  )
A.氨基酸→淋巴因子;ATP→ADP+Pi
B.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
C.葡萄糖→丙酮酸→酒精;ADP+Pi→ATP
D.葡萄糖→丙酮酸→CO2;染色质→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唾液淀粉酶先放入沸水中2min,再放在37℃的恒温水浴中,酶的催化效率前后变化是(  )
A.不断降低B.先升后降C.先降后升D.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图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
从图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
从图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
从图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核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