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C、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中,其结构最初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类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转氧基作用生成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a.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正错误之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子叶 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 氨基酸 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错,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b 错,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物质代谢、个体发育、物质鉴别、实验分析以及识图能力。

I.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而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这一转化过程发生在糖类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某些中间产物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训,因其培养条件是无光,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身所含有的有机物会逐渐下降,表现为曲线下降。大豆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包括胚芽、子叶、胚轴和胚根四部分)。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中,营养物质被子叶吸收,故大豆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II.考查了蛋白质的鉴别原理,以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加A液振荡均匀,再滴加B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呈现紫色)。本题注意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进行区别,防止混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进行了探究不同光照对莴苣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并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的生理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莴苣种子的萌发初期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若用H218O浸润种子,则有氧呼吸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

(2)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进而通过对_______进行调节,使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发生改变。

(3)26℃下,将莴苣种子交替在红光(R:1min)和远红光(FR:4min)下连续曝光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下表:

①本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红光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中光处理情况可判断:种子萌发率的高低由______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多巴胺的释放方式是______________;伴随着多巴胺释放,突触前膜完成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

(2)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但是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________;长期使用冰毒,还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_________,因此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抑制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使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最终使得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则造成药物依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区分小球藻与蓝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都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以及________

(2)黑暗条件下,向试管中通入18O2,则一段时间后,18O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CO2中,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密闭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A、B试管中氧气的变化,初始氧气浓度为300mg/L,24h后,A瓶氧气浓度为500mg/L,B瓶氧气浓度为116mg/L,则A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____(mg/L)

(4)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红藻主要吸收________色光,已知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光部分吸收多于蓝紫光(即到达深层的光线相对富含短波长光),则红藻应分布在海水的_______(填深层或浅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 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 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己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轻纺和医药等领域。

Ⅰ.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人们能够利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_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________内。

Ⅱ.在应用酶的过程中,采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可解决酶很难回收再利用等实际问题。

(3)在进行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中,称取干酵母,放入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并放置1小时左右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

(4)制作凝胶珠时,需用装有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物的注射器,以________的速度滴加到己配制好的___________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伏牛山系是南北气候和植被过渡带,油松为该区域典型的树种。为合理经营和保护林业资源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对老君山某区域油松林进行了调查。请据图分析:

(1)图1是研究人员调查的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________图。据图推断,该地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研究人员绘制的油松死亡率曲线。据图分析,油松阴坡比阳坡整体死亡率_______,可能与阴坡、阳坡的________条件差异大有关。图中,阳坡油松以15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_________,引起植株大量死亡。依据上述研究,林业人员可确定油松砍伐的合理时期,有效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只突变型的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的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药物M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的机理,做了如表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A. 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B. 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

C. 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 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