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豌豆种子形状中出现皱粒 | B. | 人类白化病的出现 | ||
C. | 人类囊性纤维病的出现 | D. | 牡丹花出现多种花色 |
分析 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
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
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解答 解:A、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淀粉少,豌豆种子形状中出现皱粒,符合题干方式,A错误;
B、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从而出现白化,符合题干方式,B错误;
C、囊性纤维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进而功能异常,这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与题干方式不同,C正确;
D、牡丹花出现多种花色是由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色素的生成,符合题干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
B.DNA分子的每个碱基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D.来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粒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内部分物质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可用模型表示如下,回答以下问題:
(1)如图中化学元素为 C、H、0,且单体具有6个碳原子,则大分子物质可能是 ,其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 .
(2)如图中大分子是一类具有运输、调节、免疫等功能的物质,则该大分子物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有 ;如该类物质中,有种化合物 M是由4条链状化合物构成,单体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该物质时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量为3528,则该化合物 M是由 个单体组成.
(3)如图中大分子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则单体是 .
(4)除图示模型外,大分子物质之间具有的共性是 ,由此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
B. |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
C. |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 |
D. |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是个典型的激素调节过程,没有涉及到神经调节 | |
B. |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 |
C. | 只有在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才会分泌胰岛素 | |
D.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遍布于全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检测淀粉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 | |
B. | 检测还原糖时,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振荡摇匀即可出现红黄色 | |
C. | 检测蛋白质时,应往样本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 | |
D. | 本实验需要用标准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加相应试剂作对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中的转录过程 | |
B. | ②过程表示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 | |
C. | 基因指导合成的产物都是蛋白质 | |
D. | 基因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对高等植物细胞及其结构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图示细胞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的材料
B.图示细胞为成熟的根尖细胞,其中②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图1为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模型,其中结构 A具有严格的对称性
D.与该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①⑤⑦,但应有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