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ATAAGCATGACATTA 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原因是
 

(2)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用D表示)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选择,不断种植和观察,直到选出稳定遗传的抗旱多颗粒新品种:
①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②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③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
 

(3)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可以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
①利用Rrdd和rrDd的个体通过
 
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
 
得到纯合二倍体;
②从二倍体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杂交,即可获得RrDd个体.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杂交育种
专题:
分析:1、分析R和r的碱基序列可知,R和r有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因此R突变成r是碱基对发生替换;由题意可知,该抗旱基因是通过影响糖类代谢影响抗旱性能的,因此是该抗旱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抗旱这一性状的;
2、由题意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亲本的基因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
3、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抗旱型少颗粒和旱敏型多颗粒通过一次杂交,培育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因此可以采用先用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
解答: 解:(1)对比R基因与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知,R基因上的A被T取代从而突变成了r基因,这是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是糖类,糖类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
(2)由题干信息知,①此种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亲本基因型为rrDD、RRdd,F1的基因型为RrDd.①F1自交,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占
9
16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RRDD)所占比例为
1
9

②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的植株中RR占
1
3
,Rr占
2
3
,自交所得F3中旱敏型植株(rr)所占比例为
2
3
×
1
4
=
1
6

(3)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抗旱型少颗粒和旱敏型多颗粒通过一次杂交,培育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因此可以采用先用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
故答案为:
(1)碱基对替换
(2)①基因重组   
 ②
1
9
 
1
6

(3)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抗旱少颗粒   旱敏多颗粒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与育种的知识,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3)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器官是
 
,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组织细胞
 
的能力减弱,从而血糖升高,表现为糖尿.
(4)若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兴奋传递至结构③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5)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
 
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3mol/L蔗糖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5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如图曲线所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将要分离时,原生质的体积为100),据图回答:

(1)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
 
,表示在质量浓度为0.3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在尿素溶液中的是
 

(2)ef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
D、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B、当血液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C、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与某二倍体植物甲有关的遗传问题:
Ⅰ.植物甲的花像豌豆一样,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其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红色和深红色等五种.
(1)假如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b1控制白色,b2(浅红色)、b3(粉红色)、b4(红色)、b5(深红色)均为b1基因的等位基因,它们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关系但不循环.b1b2b3b4b5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性.为了进一步探究b1、b2…b5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研究小组用5个纯种品系进行了以下杂交试验:

则b1、b2、b3、b4、b5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若bl、b2对b3显性,bl对b2显性,可表示为bl>b2>b3,依此类推).写出图中F1深红色花与F1浅红色花杂交得到F2的遗传图解.
(2)假如花色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是
 
.如果每个显性基因对颜色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效应,则一株开深红色花的植物甲与开白色花的植物甲进行杂交,其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Ⅱ.(3)植物甲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有深绿(DD)、浅绿(Dd)、白色(dd),白色植株幼苗期就死亡.现有深绿和浅绿植物进行杂交得到F1,让F1植株相互授粉(即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成熟个体中叶片颜色的表现型及比例
 
.能不能用深绿与浅绿杂交来验证该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对浅绿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深绿(DD)植株的比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与亲本不同的个体占
 

(2)将小鼠生发层细胞染色体上的DNA用3H标记后(即第一代细胞)转移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代细胞进行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3)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
2
5
,请推测其原因是
 

(4)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及结论: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在活细胞内起作用
B、酶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C、酶不一定在核糖体上合成
D、组成酶的单体只有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人的甲状腺被切除,如不补充相应的激素,将会出现的症状之一是(  )
A、体温升高B、耗氧量下降
C、心跳加快D、食量大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