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A


解析:

因为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所以对如图所示的结果来看,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还没有不一定达到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要想得到这一结果必须进行预处理实验,确定其大致范围再进行此题的实验 当生长素浓度类似物的浓度超过c之后,对扦插枝条生根数目的影响无法判断,由于该同学在实验设计中设置的NAA的浓度梯度有限,所以B、C、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推知,10-3 mol/L的IAA对该植物的幼叶鞘生长具有______作用。

(2)在该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发现部分叶片发黄脱落,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从遗传的角度看,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进一步探究IAA适合该植物的幼叶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所做的实验。据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2分)。                   

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选择的容器标号是          (2分)。(答不全不得分)

 

容器

植物种类

植物部位

光质

温度(℃)

O2增加量(mL/8小时)

1

菠 菜

22

120

2

菠 菜

22

15

3

菠 菜

22

-10

4

秋海棠

22

80

5

秋海棠

22

10

(2)下图是从新鲜绿叶中提取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图中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其中    (填“甲”“乙”“丙”或“丁”)的溶解度最大。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       光。

(3)左图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        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     ℃;若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    (填“能”、“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考试 题型:综合题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有很大的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一)             示意图(一)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一)不完善,缺少_________________,他(她)的具体改进措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一)改进(未在示意图所示(二)

中画出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二)     示意图(二)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三)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示意图(三)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    和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选修)试卷 题型:综合题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分)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分)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原液/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分)。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9—2010学年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监测 题型:综合题

(6分)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萘乙酸(NAA)对促进萌发种子胚轴生长的最佳浓度范围,做了如下实验。

① 配制7组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

② 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7种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并标号。

③ 选取大小相近的番茄种子作实验材料,在每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50粒种子。

④ 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

⑤ 三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的萌发种子胚轴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浓度(mol/L)

清水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胚轴平均长度(mm)

11

12

13

13

11.5

10.5

8.5

7.5

请根据上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2)NAA对促进萌发种子胚轴生长的最佳浓度范围是                          

(3)请在下边坐标系中绘出不同培养液中番茄胚轴长度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