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①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②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健那绿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A、①②④⑤B、①②④
C、②④⑤D、①④⑤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专题: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3、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4、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 解:①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必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苏丹被Ⅳ染成红色,①正确;
②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②错误;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把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摇匀再加入组织样液中,③错误;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④正确;
⑤健那绿是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中描述正确的是①④⑤.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观察脂肪颗粒的工具,绿叶中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显色反应,健那绿的染色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相关实验的掌握和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下表表示5个玉米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中②-⑤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品系②粒色③节长④果穗长短⑤茎高
表现型(基因型)显性(纯合子)白粒(bb)短节(ee)短果穗(aa)矮茎(dd)
所在染色体Ⅰ、Ⅲ、Ⅳ
(1)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
 
;原因是
 

(2)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快速育种方案.
①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关的基因型:
 

②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
 
 
.以上方案所依据的一种
 
育种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主要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数量用
 
法.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5)写出K值的含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黑暗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B、核糖体
C、线粒体D、内质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
B、在此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
C、在此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在此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以将酵母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酵母菌,这一过程叫做
 
.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
 

(2)在使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
 
,常使用
 
的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纯酒精.
(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在
 
环境中采集土样,所选择的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
(4)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为了使纤维素酶反复使用,可以对纤维素酶进行
 
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和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CO2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光照条件下若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光合作用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50%B、60%
C、45%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长期对某草原进行调查,下列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的食物结构示意图(图甲)和草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图(图乙),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草原属于
 
.草原具有的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内的某草食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所选用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直接决定草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
 
 

(3)在图甲中,如果人的膳食结构为:70%来自植物、20%来自草食动物、10%来自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人获得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
 
(用分数形式表示).
(4)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所以,在为调查该草原物种丰度而确定样方面积时,应取
 
为宜.
(5)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小组成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0.250.671.50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0.371.452.06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