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30℃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乙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乙对应图2中的c(用a、b、c、d表示)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2个单位CO2.在图1中,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丙点.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降低到25℃(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左移   M右上移.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黑暗或遮光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能(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回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梳理相关知识点,认真分析各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 解:(1)在图1中乙和丙点处于拐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产生ATP的场所有氧呼吸作用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在图2中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为0;氧气的产生总量为6,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于了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在d点.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有氧呼吸产生6个单位二氧化碳,需要从外界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
(2)由图3可知b植物呼吸作用是1,在光照强度等于X时,净光合作用为1,12小时光照和黑暗,只要光照强度大于X就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就能正常生长.P点是a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点,温度升高到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增强,因此应向右移动,M是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M向左下方移动.
(3)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条件下侧得,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压强的变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在光照作用下,NaHCO3溶液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因为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用于产生水,而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   2  丙
(2)X  左移     右上移
(3)黑暗或遮光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NaHCO3溶液或CO2缓冲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全面,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菰是水稻的一种,其茎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称茭白.科学家对菰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将菰的倒数第三片功能叶片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CO2的变化,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1回答问题(1)~(3):
(1)在温度为3℃、50℃时,菰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2)若光照和黑暗各占一半,且光照时的光照强度一直和图1中的光照强度一样,则菰在10℃时生长状况为B.
A、干重将减轻      B、干重将增加        C、干重不变        D、无法判断
(3)用CO2消耗来表示,35℃时菰叶片的真实光合速率约为24.5μmol•m-2•s-1
科学家进一步制作出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图如图2、图3所示,根据图1、图2、图3,回答问题(4)(5):
(4)图2的曲线是在温度为30℃时作出来的.
(5)种植菰的最适条件是温度25℃,光照强度1040(uE•m-2•s-1
(6)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菰叶片中细胞间隙CO2的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值呈现出负相关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净光合速率的值高细胞对CO2的吸收利用速率更快,导致细胞间隙CO2浓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乙图中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D.乙图中AB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的比例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为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为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BbSs和BbSs
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是1:1:2:2:1:1
C.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是3:1:1:1
D.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是3: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选项
A生物的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A.生物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示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B.该图示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
C.切除丙,则血液中a、b的含量减少
D.甲、乙两器官依次表示垂体、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中都涉及到的操作是(  )
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          ④用大蒜的不定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需制成装片B.需使用盐酸C.需使用酒精D.需染色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中
D.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探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利用缓冲液维持密闭小室内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在室温25℃的标准状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相应装置准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
(mL/h)
光强(lx) CO2(%)
 1 0 0.05 左移2.2.4
 2 800 0.03 右移6.00
 3 1000 0.03 右移9.00
 4 1000 0.05 右移11.20
 5 1500 0.05 右移11.20
 6 1500 0.03 右移9.00
(1)组别1中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植物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组别6中液滴右移的生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2)与组别3比较可知,限制组别2液滴右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与组别4比较可知,限制组别3液滴右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若持续光照后突然停止光照,CO2的固定速率也没有立即下降,结果如图2所示.试分析在黑暗开始后的20s内CO2固定速率没有下降的原因是持续光照后突然停止光照,叶肉细胞中仍有少量[H]、ATP等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使暗反应仍可持
续进行一段时间,故CO2固定速率没有立即下降.
(4)根据表中数据,试计算组别5中植物1h内光合作用共产生的氧气有13.44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