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硏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杋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振荡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的利用率。
(3)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直接计数。
(4)为探究石油的降解杋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细胞中与籽粒种皮的颜色有关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置如图所示,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当基因B存在时,籽粒种皮有色,否则就表现无色;基因D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基因B不能控制合成色素,籽粒种皮表现为无色。
(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中基因①为___________(选填“D”、“d”、“B”或“b”),I和Ⅱ是一对___________,具有图中这种基因组成的玉米籽粒种皮的颜色为___________。
(2)现有一株纯种的籽粒有色玉米(BBdd)与一株纯种的籽粒无色玉米杂交,若F1全为有色,则亲代籽粒无色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不考虑交叉互换,F1自交产生F2,F2籽粒种皮颜色和比例为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当A基因存在时,D基因会从染色体上断裂脱落下来,从而解除其对基因B的抑制,基因B得以表达,籽粒种皮表现出色斑。若图中Ⅰ、Ⅱ处a突变成A,则与籽粒种皮颜色相关的基因型为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种皮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活细胞中,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移的有( )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核糖体膜
B.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C.内质网膜、核膜、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a→b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____mg/d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增多,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此调节过程的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与[Y]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
(3)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免疫。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 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传递抗原的过程是②
B. 据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只来源于E
C. 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⑧⑩
D.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的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