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遗传信息是指
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核苷酸
C. 氨基酸序列D. 脱氧核苷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双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1:紫花×白花;杂交实验2:紫花×白花;杂交实验3:红花×白花,
三组实验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F2的表现型见柱状图所示。已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对应的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如实验2所得的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
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实验3所得的F1与某白花品种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如果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3)该植物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径植株Ⅰ后,再与绿径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径732株、绿径1株(绿径植株Ⅱ),绿径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径植株Ⅲ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的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①若F2中绿径植株占比例为1/4,则绿径植株II的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绿径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则F2中绿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 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类群 | 第一营养级 | 第二营养级 | 第三营养级 | 第四营养级 | 分解者 |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 140.0 | 16.1 | 0.9 | 221.7 | |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 501.2 | 79.1 | 13.2 | 0.5 | 192.6 |
(1)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填字母)。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中的能量。
(3)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_____(填甲、乙、丙、丁)利用阳光的能力提高,固定的CO2量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时,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1 m。若调查的是森林植物类群丰富度,样方面积应当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X和Y为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A. 若X含有核糖,Y含有脱氧核糖,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 若X含有碱基T,Y含有碱基U,则试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 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应该有其他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中,无需激素调节的是( )
A. 组织培养中促使细胞脱分化
B. 制备原生质体
C. 组织培养中促使细胞再分化
D. 促使融合细胞形成愈伤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