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神经元及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需要消耗能量 |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
C.神经递质运输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体液的运输 |
D.某种毒素使钠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降低,此时测得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将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核糖、肝糖元、纤维素都能水解 |
B.DNA和ATP中都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 |
C.脂肪既能储存能量,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
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其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②和③ | D.③和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②③ |
C.③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 |
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 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之一是通过构筑核糖体的三维模型显示不同的抗生素如何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拯救生命。下图为核糖体作用的机制(AA代表氨基酸)。下列有关核糖体和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
B.细菌体内的①共20种 |
C.细菌内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
D.组成②的基本单位有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