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菌株Ⅱ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而菌株Ⅲ的纤维素酶分泌到细胞外,菌株Ⅳ的纤维素酶分布在细胞壁上,因此与菌株Ⅱ相比,在菌株Ⅲ、Ⅳ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连接,选用的限制酶组合产生的黏性末端应不同,而限制酶①②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限制酶③④产生的黏性末端也相同,因此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为①③或②④.
(3)菌株Ⅰ不能合成纤维素酶,说明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株Ⅱ不能存活,原因是菌株Ⅱ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
(5)由于菌株Ⅳ导入的重组质粒含有A基因片段,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酶不会因培养液的更新而流失,因此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Ⅳ更具优势.
故答案为:
(1)转录 翻译 内质网、高尔基体
(2)B
(3)质粒和酵母菌
(4)Ⅱ菌株Ⅱ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细胞并能利用纤维素
(5)A基因片段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及微生物的培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各小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生物体 | A | B | C | D | E |
有机汞浓度mg/kg | 0.05 | 7 | 0.51 | 68 | 0.39 |
A. | D→B→C→E→A | B. | C. | D. | A→E→C→B→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 |
B. |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只通过水通道蛋白失水 | |
C. |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其浓度梯度进行的 | |
D. | 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小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 |
B. | 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值降低 | |
C. |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 |
D. |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低倍镜更换为高倍镜 | |
B. |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 |
C. | 与甲、丙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渗透压较小 | |
D. | 在乙细胞状态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失水程度可能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色氨酸可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生长素 | |
B. | 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 |
C. |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D. | 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受高浓度乙烯的抑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培养液中氮浓度( mmol/L) (mmol/L) 各指标相对值 | 净光合速率 | 气孔导度 | 酸化酶含量 |
0 | 0.0 | 2.0 | 0.3 |
4 | 3.7 | 2.2 | 0.9 |
8 | 4.5 | 2.4 | 1.6 |
12 | 4.2 | 2.6 | 1.2 |
16 | 4.0 | 2.6 | 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